iCAx开思网

标题: (真实案例之一)一个我们暂时未能的解决问题(问题再现!正在解决中) [打印本页]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17 16:48
标题: (真实案例之一)一个我们暂时未能的解决问题(问题再现!正在解决中)
如下图所示的产品为一酱油碟,由于客户对外观要求极其严格,产品底部中心有商标,现在为一出2,产品采用了点浇口打,但是在生产时无论如何调整工艺,(射速从高到低)都无法奏效!故贴上来求助。

[ 本帖最后由 luminghua88 于 2007-1-27 12:55 编辑 ]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17 16:59
因为照片上射痕拍不太清楚,故我用水笔把它画出来了!下面两张照片为点浇口位置!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17 17:17
我用MF分析了多种进胶方式,当然也试过客户不允许的侧边进胶方式,均未发现有缺陷!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17 17:18
还有里面的花纹是螺旋的!
作者: Daniel_Li2004    时间: 2007-1-17 23:17
建议做短射看看, 没有完全射饱时是否有流痕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7-1-18 12:37
这样的痕迹我们叫做气纹,引起气纹的主要因素是:
1.浇口太小
2.第一段射速太快
3.模温太低.
作者: linzhihong    时间: 2007-1-18 12:39
根据你提供的资料判断,应该可以通过提高模温,降低第一段注射速度来改善.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18 13:12
我们把射速下降到12%都不行!我们的机器在低于等于10%的射速就进不了胶了!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18 13:14
至于模温的话我们是接了模温机打的,只能最好程度的减轻,但消除不了!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18 13:17
我现在只能把它做成侧边进胶,浇口为2×0.5,这种修浇口总归有痕迹的,唉!
作者: qinggua    时间: 2007-1-18 22:28
有花纹?胶口位局部料厚是不是太薄?那样也会影响射速的。

有时大机台打小东西也会有问题啊。。哈哈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0 14:57
如上图所示进行改修后,今天上机调试,问题解决,至于浇口问题只有与客户沟通。总结:由于此产品要求表面十分严格,故如果采用点浇口进浇的话,由于点浇口的限制,在浇口处,流动的有一瞬间停止不前,或放慢速度,当后面持续压力来时,材料在浇口周围形成半固化状态(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滞流),这样就形成了年轮状的痕迹。再根据产品正面里有螺旋花纹,熔料直冲花纹面,从而形成了缺陷!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0 15:01
原来底部进胶口(点浇口处)应该是除了底部筋之处是最厚的地方,它并没有违反从厚壁处进胶的原则,但是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所以我们试过了几次,点浇口移到那里,缺陷就跟到哪里!根本就是无法解决。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0 15:05
强烈申请此贴加精,因为此问题是我们一次又一次试验后得出的解决方案,是典型的实践型结论!所以恳请版主设置为精华贴!
作者: 红牛    时间: 2007-1-21 01:54
完全赞成楼上的
作者: zengshengqu    时间: 2007-1-21 10:22
首先要顶一个,楼主这种分享的精神非常值得赞!
        但弱弱地问一下:1 是什么材料打的啊?2 楼主说的缺陷照片上还是看不清啊,能不能放大一点拍一张?3 是用什么机啤的,照楼主分析的原因,是不是换个性能好的啤机会好些?
     哪个高手做过同类的产品,发表建议啊!个人觉得在碟子侧有个印有伤到嘴的危险,不好。
作者: Daniel_Li2004    时间: 2007-1-21 21:21
从侧面进胶就要增加后面的打磨工艺了, 相机的镜头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不过成本较高
楼主没有试过从底部多浇口吗, 可以用3D模拟一下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1 21:47
原帖由 zengshengqu 于 2007-1-21 10:22 发表
首先要顶一个,楼主这种分享的精神非常值得赞!
        但弱弱地问一下:1 是什么材料打的啊?2 楼主说的缺陷照片上还是看不清啊,能不能放大一点拍一张?3 是用什么机啤的,照楼主分析的原因,是不是换个性能好 ...

塑胶材质为奇美 PA757(ABS) 很常用的料,最后试的塑机为震德 630g的新机打的。上面所说的资料是请日本专家在一本日本的《注塑工艺常见缺陷》书上找到的答案。应该说也是有理论依据的,所以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也很希望大家有这方面的案例可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1 21:52
原帖由 Daniel_Li2004 于 2007-1-21 21:21 发表
从侧面进胶就要增加后面的打磨工艺了, 相机的镜头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不过成本较高
楼主没有试过从底部多浇口吗, 可以用3D模拟一下

我的想法是如果用底部多浇口进胶(点胶口)的话,应该还是没办法解决,至于如果换用热嘴的(针阀式)是不是有改善,还有待探讨。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1 21:56
以后有机会我会不时的贴出一些这方面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并分享经验,这样我们这个版块才会有活力与热力。现在的确是有点冷清了啊!
作者: kaulaa    时间: 2007-1-22 10:24
我觉得可以用阀式热嘴解决的。阀式热嘴可以看成一个直浇口,不存在点浇口的问题。现在阀式热嘴很便宜了,几千块搞定一个喷嘴。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2 16:02
针阀式浇口一点也要5千左右的啊!
作者: 漆黑中夜行    时间: 2007-1-22 20:47
原贴由luminghua88发表:


原帖由 Daniel_Li2004 于 2007-1-21 21:21 发表
从侧面进胶就要增加后面的打磨工艺

我的想法是如果用底部多浇口进胶(点胶口)的话,应该还是没办法解决,至于如果换用热嘴的(针阀式)是不是有改善,还有待探讨。

用三个点浇口入水,否侧是椭圆。用热流道成本就太高了。
作者: 混在汽院    时间: 2007-1-23 17:29
为什么在moldflow里面分析不出来啊?好失望
作者: ugii    时间: 2007-1-24 08:41
支持加精
作者: 天下第一鼎    时间: 2007-1-24 09:09
哈哈,猪头。头痛?????????
   问题不是出在工艺。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4 15:11
现在已经在生产了!
作者: 李家龙    时间: 2007-1-26 15:53
不错,可惜经验不足,没的好的建议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6 16:00
原帖由 李家龙 于 2007-1-26 15:53 发表
不错,可惜经验不足,没的好的建议

楼上的朋友,我空常到这里来坐坐啊,也好活跃一下MOLDFLOW版块的气氛啊!
作者: ljh.1988    时间: 2007-1-27 09:59
我认为还是进胶口太小所致。通常点胶口我们会在动模侧进胶口对应处,加工一凹坑。现在你的产品不允许你在动模侧加凹坑,但你可以在定模侧加工一小凸圆点,相当于加大了进胶口,才会消除射痕。
作者: yzb13506195330    时间: 2007-1-28 16:26
原帖由 linzhihong 于 2007-1-18 12:37 发表
这样的痕迹我们叫做气纹,引起气纹的主要因素是:
1.浇口太小
2.第一段射速太快
3.模温太低.



很同意linzhihong兄的见解!注射速度应该是低速-高速-低速。

[ 本帖最后由 yzb13506195330 于 2007-1-28 16:36 编辑 ]
作者: yzb13506195330    时间: 2007-1-28 16:39
如果改为side gate,那就必须增加冷料,同时模温也要提高,以防止冷料在抛光面因高速注射形成Flow mark。
pin gate冷料的问题不显著。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9 15:48
原帖由 yzb13506195330 于 2007-1-28 16:26 发表



很同意linzhihong兄的见解!注射速度应该是低速-高速-低速。

呵呵!说的不错,但是当它为点浇口时我们就是按这种方法也无法奏效,射速甚至低至12%(因我们当时试的那机原因,低于12%就射不进胶了),也许或许是机器也有关系,不知换成进口的机器会怎么样了!我们现在用的机器是震德630g的新机打的!再次也想说的一句我的感受,别看东西小看似简单要做好还的的确确的不简单。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9 15:50
下面来说说我们该成边浇口后又出现的问题吧!之前我们用的ABS白色的料打的,所以产生的熔接痕不明显看不出来,后来用的ABS黑色料一打,怪怪,熔接痕不要太明显!我上个图来!让大家看看!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9 16:12
模具接模温机打的,模温机为90度。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9 16:13
熔接痕位置很清楚,绝对不是模具上光面上的毛点啊!模具表面很好!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1-29 16:16
现在在模具浇口对边开了2mm宽0.1深的排气还没有多大的改善
作者: hsd216    时间: 2007-1-29 21:59
支持樓主你最初的設計。

你有更改過灌嘴進出孔大小過嗎?
或更換賣料的廠商?
作者: yzb13506195330    时间: 2007-1-30 11:26
原帖由 luminghua88 于 2007-1-29 16:16 发表
现在在模具浇口对边开了2mm宽0.1深的排气还没有多大的改善



增加排气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不会解决。我认为应充分使用race track效应,对产品重新造型,使产品的中间部位壁厚略微增厚,从而避免侧边进胶快产生的weld line。具体是加工公模或母模要视产品的装配而定。不过估计你们的主管不会同意采用这种方法,动作太大了。
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认为这类产品还是采用中间进胶比较好。
作者: luozc    时间: 2007-1-31 20:29
虽然献不上点子,但我为你们的精彩鼓掌!学到不少,谢谢!顶!
作者: goodmpz    时间: 2007-1-31 22:33
容许的话,在现进胶处加一个凸台,从凸台上进胶,反正是背面,留出凸台也可以啊
作者: ljh1999    时间: 2007-2-5 16:06
先以抵保壓壓力進行保壓﹐再以高保壓壓力進行保壓
作者: yuequer    时间: 2007-4-28 23:24
经验不足,给不出也的建议.
作者: hillrao    时间: 2007-4-30 17:27
好贴不能沉
作者: luminghua88    时间: 2007-5-4 21:51
这个产品,我后来还是采用的是边门浇口!问题解决!但熔接痕还是有一点!后来我们全部打的白色的看不出来!
作者: 蓝色大海    时间: 2007-5-13 09:39
用阀针式热流道, 应该有效.
但经验得来不容易啊!!
作者: zengshengqu    时间: 2007-5-23 08:37
标题: 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原帖由 luminghua88 于 2007-5-4 21:51 发表
这个产品,我后来还是采用的是边门浇口!问题解决!但熔接痕还是有一点!后来我们全部打的白色的看不出来!

问题解决,是如何解决的呢?期待楼主的分享,我qq49365948,希望能与楼主学习。
如果客户要打黑的产品应该如何处理呢?
作者: wangxiaoguang1    时间: 2009-6-13 15:51
多些楼主上传,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机会,大家多出主意,互相促进学习
作者: wangxiaoguang1    时间: 2009-6-13 15:51
多些楼主上传,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机会,大家多出主意,互相促进学习
作者: hjw831    时间: 2009-6-14 22:16
挺经典的!
作者: gree_yyc    时间: 2009-8-18 01:53
学到不少东西,谢谢
作者: goodmarkhuxin    时间: 2009-9-17 16:44
改成从侧边进胶时应该要进行模流分析的啊。这样就可以预测夹线的情况了 。
点进胶,ABS料:
浇口尺寸应该要适当加大,这种材料对剪切比较敏感,容易产生气纹,
模温也要适当的高些。
作者: zcmorc    时间: 2009-9-21 21:12
分享好。赞成,同意!!好东西
作者: xiequnfeng    时间: 2009-9-28 23:06
也许把点浇口底部的圆角缓冲带加大点也会有改善
作者: rimqma    时间: 2009-10-23 16:21
ljh.1988 发表于 2007-1-27 09:59
我认为还是进胶口太小所致。通常点胶口我们会在动模侧进胶口对应处,加工一凹坑。现在你的产品不允许你在动模侧加凹坑,但你可以在定模侧加工一小凸圆点,相当于加大了进胶口,才会消除射痕。

我也同意这个方法!
作者: 无名雨    时间: 2009-10-24 09:26
建议把浇口放在产品中央

作者: daivenet    时间: 2009-10-25 14:05
顶出个高手来!
你这个问题的话应该是给MF一个未知未解的盲区提醒!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