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为什么用”S”型流道和扇形浇口可以消除透明材料的流纹 [打印本页]

作者: hnetv    时间: 2007-4-10 21:22
标题: 为什么用”S”型流道和扇形浇口可以消除透明材料的流纹
特别是为什么要用扇形浇口,搞不清楚。求各位不吝赐教!谢谢
作者: vitingyi123    时间: 2007-4-11 07:56
期待高人出现!顶
作者: vitingyi123    时间: 2007-4-11 09:46
想知道,顶上去!!!
作者: vitingyi123    时间: 2007-4-11 09:47
想知道的人就来这顶一下!!!我顶我顶我顶~
作者: panco    时间: 2007-4-11 10:33
标题: ”S”型流道和扇形浇口可以消除透明材料的流纹
1,用S形流道可以减少溶胶流速,减少发生喷射现象发生.S流道还能起到柔和塑胶的作用.
2,扇形浇口可以使注塑和保压等更均衡.也有利于保压补缩.
不知道答得是否合理,希望大家一起讨论.
作者: shirley_1999    时间: 2007-4-11 15:19
本人拙见:
用S形流道,避免出现死角使得料烧焦分解
用扇形浇口,增大浇口介面,减少shear rate,避免出现流痕。
作者: 0004517262    时间: 2007-4-11 19:52
缓冲效果
作者: shijie1    时间: 2007-4-11 20:06
剛接手一個PMMA的長條透明件.
開始設計:進點在正中間﹐直接進膠﹑扇形膠口。
T1﹕有流痕﹐中間進點處易斷裂--->修改對策﹕直接進膠該''S"流道﹐膠口改半邊扇形。
T2﹕流痕已解決﹐但中間易斷裂卻沒有解決﹐幸運的是易斷裂對組立沒有影響﹐客戶可以接受。
不然的話我現在還沒有想到解決對策﹐因為中間進膠另側邊是外觀面﹐無法加溢料井。
不知道哪位可指點一二﹐謝謝了﹗
作者: z30th    时间: 2007-4-11 22:25
1直的流道通常会将冷料冲入型腔,影响产品质量,做成S形流道就可以在末端设置冷料井,防止冷料被冲入型腔或者堵塞浇口的现象发生.
2扇形浇口是侧浇口的变体,严格意义上扇形浇口的各个截面面积是相等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宽度比侧浇口宽,可以给条形产品提供分子或者玻纤取向较为一致的成型(做过PA6+GF or PP+GF的朋友应该有切身的体会),而侧浇口的玻纤或分子取向是辐射状的.
作者: shaolingo    时间: 2007-4-12 00:18
顶,一手遮天!!!
作者: fishjia    时间: 2007-4-12 11:15
ding
作者: shijie1    时间: 2007-4-12 12:01
但是中間易斷裂不知道怎么解決﹐難道一定要移動進點才可以解決嗎?有沒有簡單一點的方法。
作者: sunyuang    时间: 2007-4-12 18:06
顶,啊!!
作者: pepsi7910    时间: 2007-4-13 17:27
SOFT
作者: zengjiangyi    时间: 2007-4-13 19:57
实际上做成点水口或大浇口更好,直接就不会担心有蛇纹,只不过透明件上不许看到进胶口,不得不做侧胶口.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4-13 20:26
原帖由 shijie1 于 2007-4-12 12:01 发表
但是中間易斷裂不知道怎么解決﹐難道一定要移動進點才可以解決嗎?有沒有簡單一點的方法。



看图说话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7-4-13 20:31
同意15楼的朋友,实际上点胶口和大胶口改变了方向,起缓冲作用.想一下吧,高速高压流动的液体直冲是什么样的.你把他想象成小时候玩冲水.
作者: liyaowei8541    时间: 2007-4-13 23:00
直的流道和细的浇口,熔体由于手较高的切应力作用,将会产生棚舍和欲动等熔体破裂现象,使塑件表面形成波纹状痕迹。
客服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加大浇口界面尺寸,降低熔体的流速。而S形流道和扇形浇口正是克服这种现象的应用!
作者: a165517    时间: 2007-4-14 08:39
真是太謝謝大大的分享了
作者: shijie1    时间: 2007-4-14 12:06
圖片來了
作者: 中原一点红    时间: 2007-4-17 19:38
我顶!!!!!
作者: junby    时间: 2007-4-17 20:03
因为直冲的话压力有要大,会另产品产生花纹和旋转纹!
如果用S.扇型就可以用适当的压力走胶的效果
作者: xwxguitar    时间: 2007-4-18 14:10
1直的流道通常会将冷料冲入型腔,影响产品质量,做成S形流道就可以在末端设置冷料井,防止冷料被冲入型腔或者堵塞浇口的现象发生.
2扇形浇口是侧浇口的变体,严格意义上扇形浇口的各个截面面积是相等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宽度比侧浇口宽,可以给条形产品提供分子或者玻纤取向较为一致的成型(做过PA6+GF or PP+GF的朋友应该有切身的体会),而侧浇口的玻纤或分子取向是辐射状的.

9楼的老兄说得很对,实际经验就是这样的!
我是跟项目的,这种问题经常碰到,都是按上面这位老兄这样分析的.
作者: rliming    时间: 2007-4-18 15:37
做S形流道可以防止冷料冲入形腔。冷料高速冲入形腔容量把模仁刮花。
作者: mywife    时间: 2007-4-18 19:55
想发表一下意见:做成点水口也会有蛇纹.刚收到外发厂一模,POM的,但胶厚3mm
作者: 小潘    时间: 2007-4-19 23:33
我顶!!!!!!!!!!!
作者: 小潘    时间: 2007-4-19 23:34
我顶!!!!!!!!!!!
作者: lqch_wy    时间: 2007-4-20 00:11
原帖由 rliming 于 2007-4-18 15:37 发表
做S形流道可以防止冷料冲入形腔。冷料高速冲入形腔容量把模仁刮花。


确实,PMMA材料的高速流动很容易弄花模具表面,我现在手上在做的一个L100*W60*T1.5的装饰片,在生产了40K shots的产品后,就已经发现有这个问题了,前几天还拉给模厂再省模呢......
作者: lqch_wy    时间: 2007-4-20 00:13
还有我们现在在做的这个产品,在剪进胶口的时候,都只能是用带有发热丝的剪钳,不然,一剪就爆或是在靠近进胶口处有裂纹......
作者: twgtwg    时间: 2007-4-20 16:47
几者综合方为答案!!
作者: andy_lau0    时间: 2007-4-23 21:52
S流道可以防止冷料,可以增加料把长度,扇形浇口比普通侧浇口进胶更快,成型调节空间更大.以上个人愚见.
作者: 陈加宏    时间: 2007-4-28 10:14
顶!
作者: DAI008    时间: 2007-4-28 10:40
顶~~顶
作者: Awen83    时间: 2007-4-28 11:28
原帖由 panco 于 2007-4-11 10:33 发表
1,用S形流道可以减少溶胶流速,减少发生喷射现象发生.S流道还能起到柔和塑胶的作用.
2,扇形浇口可以使注塑和保压等更均衡.也有利于保压补缩.
不知道答得是否合理,希望大家一起讨论.





同意斑马说的,
作者: eric99    时间: 2007-4-28 11:44
镜片一般结构比较简单,注塑时容易出现表面光洁度,脱模及尺寸问题,光洁度可以通过入水口、省模解决,脱模通过模具弹呵结构解决,尺寸能过放缩水、调机进行调节。我们现在做透明产品都是采用S+扇形入水方式,原因各位在上面都有提到,弹呵结构可以顺利脱模解决断裂问题。
作者: yuhaoze    时间: 2007-4-28 12:14

作者: wuzhonghua0746    时间: 2007-4-29 16:34
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场及时雨。
作者: moses0007    时间: 2007-4-29 19:39
里面的东东蛮有水,虫虫们要多多顶呀????????
作者: mfkhame888    时间: 2007-4-29 21:25
问题不错!!顶!!
作者: 军需模具001    时间: 2007-4-29 22:40
解决20的问题:用S形流道,进胶口也是扇形的,这个和前面说的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进胶的位置不合理,要想边上移动一下位置。那就问题解决了,还有你的模温要控制好。PMMA料的模温控制不好,就有很多问题。还有料的烘的时间。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了。考虑的东西很多。
作者: gotirin    时间: 2007-5-5 10:25
原帖由 panco 于 2007-4-11 10:33 发表
1,用S形流道可以减少溶胶流速,减少发生喷射现象发生.S流道还能起到柔和塑胶的作用.
2,扇形浇口可以使注塑和保压等更均衡.也有利于保压补缩.
不知道答得是否合理,希望大家一起讨论.


扇形浇口对产品成形的应力影响最小,不会对产品其它的力施加作用力.不干涉其它力的作用.浇口也不会有流纹现象.
作者: qqwkuang    时间: 2007-5-9 02:26
本人吾是好识.....
作者: karl.yuan    时间: 2007-5-9 17:27
Ding,good subject.
作者: peng52050    时间: 2007-5-13 02:30
呵呵  哪个有产品,麻烦传点上来。我想用MPI 分析,然后结合我所学的,为大家提供一点点理论上的支持,期待大家的part 文件。
作者: lbg886    时间: 2007-5-21 00:03
直接进料,锥形浇口,外加一个好的调机师傅!!!!!!!!!!!!!!!
作者: yuhaoze    时间: 2007-5-21 06:59

作者: Anho    时间: 2007-5-21 12:17
不懂
作者: 又又    时间: 2007-5-21 12:30
扇形浇口在注塑时可以降低制品的内应力,主要适用于平板形制品或浅的壳形或盒形制品及透明件,如PMMA,一定要做扇形浇口,否则有冲纹。
作者: 23561909    时间: 2007-5-21 15:44
在产品的2/3处进胶行不行呀,我是新手,本人愚见
作者: hymj    时间: 2007-5-24 08:52
学习了不少的东西
支持以下
作者: 宁万    时间: 2007-5-27 14:30
这是我们厂的一个透明的镜面产品。用pc料,现在产品出来后表面料花的现象,用S型流道与扇形进料口多不能解决,而且还存在成型后过两天后浇口处裂开的问题,
作者: 军需模具001    时间: 2007-6-2 13:46
你的料烘了几个小时?浇口裂开?你用的什么钢材,热处理到多少度?浇口用是什么形状?
作者: hankk    时间: 2007-6-3 21:10
一是模具材料的问题,一是塑料有问题。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6-3 21:15
有谁能从原理上清晰的说明为什么,并加以图文说明。

本人将送10分与他!






作者: 28389327    时间: 2007-6-3 21:34
ding
作者: 28389327    时间: 2007-6-3 21:43
ding
作者: zuling    时间: 2007-6-8 09:56
S型流道可以减少射出时的冲力,让胶均匀的进入型腔减少冷料形成。通常使用在透明产品或者工程塑胶类盖子上。
  
        扇形流道有用在透明产品上,一般产品较薄时使用,可以让成型压力均匀不会造成流纹较大类情况。且进胶效果好这是本人的一些小小经验,望大家点评!!
作者: zuling    时间: 2007-6-8 09:57
S型流道可以减少射出时的冲力,让胶均匀的进入型腔减少冷料形成。通常使用在透明产品或者工程塑胶类盖子上。
  
        扇形流道有用在透明产品上,一般产品较薄时使用,可以让成型压力均匀不会造成流纹较大类情况。且进胶效果好这是本人的一些小小经验,望大家点评!!
作者: z30th    时间: 2007-6-8 10:52
2nd贴:
楼主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种:
流痕(flow mark):这种注塑缺陷的产生是由于熔胶流动缓慢引起的一种蛙跳痕迹,具体原理可参考熔胶的流动形态;当然如果熔胶中存在冷料,也会出现这种缺陷,而"S"形流道可以使前端的冷料(尤其是从每次注塑完后至下次注塑开始这一时间段喷嘴处冷却的料)被冲入前端开设的冷料井,防止冷料直冲入浇口堵塞浇口;
喷流痕(Jetting):这种注塑缺陷的产生是由于熔胶流动太快引起的一种喷流痕迹,一般呈蛇纹状,而"S"形流道与扇形浇口均能缓冲熔胶的流速,所以......
其实要解决这两种注塑缺陷的方法太多,不仅是这两种,大家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原理想出一大堆的解决方法.
纠正的一个误区:业界大多数人在设计浇口时,为了易断水口,就将浇口设计的很小,但浇口太小会引起诸多问题,出现问题之后都是从其它渠道解决,而将浇口不愿意加大,问其原因说是易断.孰不知开倒车,为了浇口易断而使产品质量提升不上去,建议的做法就是在模具内增设自动断水口装置.
OK,完毕,仅一家之言,欢迎讨论,有问题站内联系.
作者: yzlvictory    时间: 2007-6-9 00:41
1\二次顶出模内切刀需要配套注塑机有这样的功能(法拉克A型的机器就没有这些功能)
2\二次顶出模内切刀只适应于侧胶口.而对其他类型的胶口并不实用.
作者: z30th    时间: 2007-6-10 12:59
62 楼的仁兄:
1.只要注塑机能提供一个油路控制信号即可,不必要求注塑机有特殊的功能;
2.其实切水口现在主要就用于侧浇口,这没错;其他浇口如牛角浇口与潜伏式浇口,本身就能起到切浇口的作用,当然就不需要额外的装置了.如果在细节上设计好这两种浇口,浇口的尺寸照样可以加大的.
作者: dengdechao    时间: 2007-6-10 18:11
dd
作者: dingxb    时间: 2007-6-10 19:41
原帖由 shijie1 于 2007-4-11 20:06 发表
剛接手一個PMMA的長條透明件.
開始設計:進點在正中間﹐直接進膠﹑扇形膠口。
T1﹕有流痕﹐中間進點處易斷裂--->修改對策﹕直接進膠該''S"流道﹐膠口改半邊扇形。
T2﹕流痕已解決﹐但中間易斷裂卻沒有解 ...

中间容易断。。建议交口别开在中间。。。因为交口附近应力比较大。。。
作者: sandy_liuzhong    时间: 2007-6-10 23:08
我根据本公司做过类似的模具,进胶点选在侧面.
至于S型的流道的一个好处是避免直冲,如蛇纹等.
至于流纹可以调节注塑速度
作者: wuqing8024    时间: 2007-6-11 10:03
不知道这个是否能帮住你们!

[ 本帖最后由 wuqing8024 于 2007-6-11 10:36 编辑 ]
作者: hyjkgs    时间: 2007-6-15 20:54
zhi dao le
作者: liuhuanwen    时间: 2007-6-22 12:50
大家都说得对
作者: peng52050    时间: 2007-6-23 20:32
老大 能搞点Part 上来我想整理下 但是资料不过
作者: zhengguozhong    时间: 2007-7-3 01:08
刚做一个 透明亚克历 L120 W30 厚度是8.9mm T1是用S流道扇行浇口,勉强可以但要240秒,不知哪位可否给个意见 时间可以缩短
作者: zhubinghua    时间: 2007-7-3 07:24
流道加大一点,时间应该可以缩短的,
作者: liuwenqin    时间: 2007-7-4 11:11
我不懂我也顶
作者: dianchao    时间: 2007-7-4 15:09
pmma不是要回火吗?
作者: xieipeihua    时间: 2007-7-10 18:30
都是高手啊!郁闷~
作者: 9925145    时间: 2007-7-10 18:55
原帖由 panco 于 2007-4-11 10:33 发表
1,用S形流道可以减少溶胶流速,减少发生喷射现象发生.S流道还能起到柔和塑胶的作用.
2,扇形浇口可以使注塑和保压等更均衡.也有利于保压补缩.
不知道答得是否合理,希望大家一起讨论.


我很少能看到模具,但是想學習一下,能否貼個圖示學習一下,謝謝!
作者: csd329    时间: 2007-7-23 21:47
S流道为了缓从速度减少冲痕及泠料痕扇形有时为了进料均匀防止产品变形
作者: wen863    时间: 2007-7-23 22:33
标题: 漏见
1.直接进胶,原料冲进模腔后,冷料喷射到模腔上冷却凝固下了,形成喷痕.透明件,和黑色产品更为明显,
   S形流道加一段冷料的流道,可以使原料缓冲一下,速度减慢,再加上冷料冲过浇口后的一段流道中, 不  会进入型腔.起到改善作用.使用调机将原料流入浇口的那段速度放慢,等原料冲过浇口后再将速度加上去,也会有改善,再有就是提高模温了.
2.扇形浇口的截面面积比较大,便用充填,不至于在保压时因浇口已经凝固而不能起到保压效果,致使产品产生缩水.
作者: yaoyao123321    时间: 2007-7-24 23:30
可用油温机;
作者: yaoyao123321    时间: 2007-7-24 23:37
难保产品不变
作者: pzqxyz    时间: 2007-7-26 13:14
原贴由xwxguitar发表:
1直的流道通常会将冷料冲入型腔,影响产品质量,做成S形流道就可以在末端设置冷料井,防止冷料被冲入型腔或者堵塞浇口的现象发
2扇形浇口是侧浇口的变体,严格意义上扇形浇口的各个截面面积是相等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宽度比侧浇口宽,可以给条形产品提供分子或者玻纤取向较为一致的成型(做过PA6+GF or PP+GF的朋友应该有切身的体会),而侧浇口的玻纤或分子取向是辐射状的.

Good!  

[ 本帖最后由 pzqxyz 于 2007-7-26 13:19 编辑 ]
作者: allow_fei    时间: 2007-7-26 14:03
这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做过很多PMMA光学产品,如果是大件平面的东西,通常是采用扇形浇口以减少流纹,但楼主说的中间进胶处易断这个问题不单是PMMA,其它料一样也会.我们做光学产品为解决这个问题是在进胶点前加支水口针,既有冷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顶出时为求平衡,不会在水口处出现白痕.
作者: xiangyuquan    时间: 2007-8-18 14:09
原帖由 宁万 于 2007-5-27 14:30 发表
这是我们厂的一个透明的镜面产品。用pc料,现在产品出来后表面料花的现象,用S型流道与扇形进料口多不能解决,而且还存在成型后过两天后浇口处裂开的问题,





     个人认为你的注射参数可能有问题,过几天后有纹或者说断裂,说明产品存在应力,主要是温度太低(料温和模温).        建议你调高射出温度,同时增加模温机.
     PC料的流动对温度较敏感,但对压力不感冒.当料温或者模具温度较底时,通常就会通过增大压力来强行注塑,这样就增大分子纤维的向异性,同时使产品产生内应力,从而导致有此类现象发生.
      
         不知斑竹认为可不可以加分.

[ 本帖最后由 xiangyuquan 于 2007-8-18 14:29 编辑 ]
作者: nx40    时间: 2007-9-1 21:30
我顶
作者: winwai    时间: 2007-9-3 11:14
图片
作者: jeff_zou    时间: 2007-9-3 16:47
ding
作者: 陈远辉    时间: 2007-10-11 21:42
标题:
什么原因呢?
作者: KFCC    时间: 2007-10-22 22:51
原帖由 z30th 于 2007-6-8 10:52 发表
2nd贴:
楼主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种:
流痕(flow mark):这种注塑缺陷的产生是由于熔胶流动缓慢引起的一种蛙跳痕迹,具体原理可参考熔胶的流动形态;当然如果熔胶中存在冷料,也会出现这种缺陷,而"S"形流道可以 ...



流痕(flow mark):  喷流痕(Jetting):

那么这两种痕就是相反的效果啦,一个慢,一个快??

是这样吗???
作者: clymo    时间: 2007-11-6 09:24
七楼的兄弟,我顶啊
作者: zxjcole    时间: 2007-11-6 11:27
原帖由 KFCC 于 2007-10-22 22:51 发表



流痕(flow mark):  喷流痕(Jetting):

那么这两种痕就是相反的效果啦,一个慢,一个快??

是这样吗???



完全正确
作者: dhs2007    时间: 2007-11-6 12:16
1、S形流道可以有效的防止冷料进入型腔,以及可以防止料流出现湍流的现像,这是避免出现流痕的重要一环。
2、扇形浇口可以降低剪切应力,降低料流速度,实行大面积进浇;以防止出现流痕。

要彻底防止出现流痕还需要模具温度以及注塑的速度,压力等来控制.

    以上个人愚见,欢迎拍砖!
作者: zhangfan520    时间: 2007-11-6 20:52
S型流道和扇行浇口还是比较常见的!
作者: 大家都好    时间: 2007-11-11 11:44
新人报到
作者: hehua123    时间: 2007-11-12 23:47
这个东西顶一下
作者: wuxifeng    时间: 2007-11-13 08:44
我很想知道    顶
作者: liyun72517    时间: 2007-11-13 08:58
这种情况可用搭底或潜水进浇改善(条件产品永许)
作者: liyun72517    时间: 2007-11-13 08:59
搭底进浇流道也得做成S形
作者: Ljkai    时间: 2007-11-23 07:13
顶~一手遮天~~
作者: Ljkai    时间: 2007-11-23 07:19
[企业] 东莞(创兴)比特产品设计公司
[企业] 广东东莞极品产品抄数设计公司
[企业] 武汉锐力三维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 慈溪艾菲工作室(设计&培训)
[企业] 深圳市盛世长城工业设计公司
[企业] 深圳杨师傅泰丰工作室
[企业] 深圳三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企业] 深圳市美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企业] 深圳市启元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企业] 深圳市龙华千可工业(抄数)设 ...
[企业] 华软科技
[企业] 立创设计工作室
我很想知道    顶
作者: fengwind    时间: 2007-11-23 09:16
鼎鼎鼎鼎鼎鼎鼎鼎鼎鼎
作者: xuan001    时间: 2007-12-9 20:26
顶!!!!!!!!
作者: xuan001    时间: 2007-12-9 20:27
瞒多东东学地!!!!!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