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讨论】Catia(请各位大虾VS. UG) [打印本页]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5 01:26
标题: 【讨论】Catia(请各位大虾VS. UG)
首先一个看法:
        很多朋友都问,哪个CAD/CAM软件好、有前途啊?不少大虾从各种技术层面予于讨论,众说纷纭,实在令人难辨方向。其实我认为,产品性能固然重要,但是每个软件各有所长,放在技术层面上比,恐难服众啊!
    不过有一句话,放之四海皆准,所谓市场决定一切是也。
  
接着让市场来说话:
    请看Catia的主要用户(都是重量级公司哦!)。
  
=======Aerospace=================
Bell Helicopter
Boeing
Boeing Joint Strike Fighter
Boeing Press Release
Bombardier
CargoLifter AG
Embraer
LFK GmbH
Lockheed Martin
MGA
  
===========AEC Plant Design==============================
IBM - New issue of IBM CAENEWS magazine available
ISC
Raytheon
Shell
Haden
  
=============Consumer Goods======================
Febe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mplementation of Enovia Solutions
Legrand
Sony
  
==============Industrial Machinery==========================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DCE)
M黮ler
P and H Mining Equipment
Samsung
Valmet
  
============Additional Industries================
Cooper
UK Prime Minister  
  
=============Automotive=====================
BMW
Bosch Braking System
Chrysler  
Chrysler
Cosworth
Courage Competition
Daewoo  
Daimler Benz
Ferrari
Fiat
Fiat
Goodyear
McLaren Mercedes
Michelin
Peugeot
Peugeot Citroen Group
Porsche
Prevost
Prost Grand Prix Racing
Red Bull-Sauber-Petronas  
Renault
Sauber
Volkswagen
Volvo Truck  
  
===========Shipbuilding=========
Electric Boat
Meyer Werft  
  
        在汽车一块中,GM是使用UG的,但是预计不久后,Ford将会加入Catia的大家庭。
    对上述数据粗略概括一下就是,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中70%使用Catia为主设计平台,在航空业Catia更是事实上的标准!
  
Catia在中国:
    现在Catia在中国认知度不如UG、Pro/E。这点从网上的论坛就可以看出来了。为什么呢?
    Catia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端,很少顾及中小客户,坚持使用UNIX工作站为运行平台,不发行NT(PC)版本(说白了就是没有盗版啰);加之Catia V4的高精度,使之不太适用于国内“粗制滥造”的大兴NC加工(说得过了点,大家别扔我);还有就是操作复杂、界面难看,很难上手了。
    现在好了,完全基于NT核心的Catia V5已经出了很久了(NT=PC=盗版),经过不断改进,现今的R8版已是十分出色和成熟的版本了。不过仍然保持了其高端特性,就是十分的吃机器,大家可要有心理准备哟。
    近来更传闻Catia将推出中文版,开始重视中国市场了。
  
    不过真正改变软件使用格局的是中国日益的融入世界工业格局,来自Catia在全球的大公司的压力,国内许多的相关企业或者希望进入相关行业的企业多会慢慢转向Catia。
    所谓赶早不赶晚,CATIA,今天你学了吗?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4-25 02:02
据我了解,国内使用CATIA软件的都是航空航天和一部分汽车行业(日本汽车行业用的多),通用及相关厂基本都是UG,这两个行业很少用PROE的,IDEAS 用的也不多!
  
CAMCAD那里CATIA和UG都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等他来说!
  
国内知道PROE UG的人,不一定知道CATIA,可能都没有听说过。 这就是市场,一个公司、工厂是生存在一个圈子里的,使用一个独特的软件是很奇怪的,而不管他的功能怎样!我不能说我见识的多,但我只知道CAMCAD那里用的是正版CATIA。接触很少的CATIA的文件也都是从日本过来的。
  
COCREAT的SOLID DESIGNER也是一个很独特的软件,但在国内的用户更少,知道的有几个日本厂。
  
在广东,是PROE UG的天下。  明天你还要学CATIA吗?
  
现在大市场的竞争是UGS 同 CATIA,小市场的竞争是UGS 同 PROE!
  
UGS收购了SDRC后,明天你还不学UG吗?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4-25 02:06
还有,你是在这些重量级公司工作,或者是他们的下游厂商吗? 这个是选择一个软件的关键!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5 02:26
国内使用Catia的汽车大厂有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他们的下游厂当然大多使用Catia,而这些下游厂基本分署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这2大集团在国内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国内的航天制造、研究基地更是尽数使用Catia了。
  
还有个有趣对比,上汽集团现在是一手牵大众,一手牵通用。这两个老外分别是CATIA和UG的忠实用户,上汽底下的零件厂也都是一女事二夫,这些公司中有开发能力的基本上都是2种软件都用,不过主要还是以CATIA为主。
  
说起版权为题,向上海这样法制比较健全的城市,公司里用盗版的不多,这类工作站软件目标又大,被抓住就不好玩了。但是据我所知,江、浙一带,深圳、广东等地,盗版就比较严重了。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4-25 02:53
还是说汽车行业,在这个行业,CATIA大于UG,但是不知道CATIA是不是大于UGS+SDRC???
我前面也说了,在大市场,CATIA同UG是对手
  
还有电子行业呢?有多少是使用CAITA的呢?太少了,而这样的企业太多了。。。
制造加工行业呢?
我接触的都是模具行业,使用CATIA的太。。。少了。。。
  
易学易用性:精通CATIA要多久?精通UG要多久?
  
软件的价格(避开D版的问题)
  
找工作的问题。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5 09:16
谁这么喜欢CATIA,我这里低价出售正版CATIA4.3(赠送IBM RS6000 UNIX图形工作站)5套。V5版本目前可以回存V4,所以不存在兼容问题。
作者: gbf0404    时间: 2002-4-25 09:17
大众是以catia为平台的,然后将其他软件(proe什么的)安装在此平台上,听qizhg说的,呵呵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5 09:36
上海大众没有完整的研发机构,只有5套CATIA V4,看来也只能作为大众本部的数据浏览器了,可怜的五位CATIA高手,什么时候才能够享受一下开发的乐趣。
另外大众赞助的某大学汽车学院现在却在开展UG大跃进活动,而且很有成效,以前赠送的CATIA差不多给他们除四旧了。
作者: wine    时间: 2002-4-25 09:59
的确象IDESIGN所说,日系用CATIA的要多,如:广州本田等。他们也要求附属厂用CATIA,因为日本本田提供的数据均为CATIA。我所接触的德国数据PROE、UG要多些。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5 10:31
”在汽车一块中,GM是使用UG的,但是预计不久后,Ford将会加入Catia的大家庭。“
     谁说的ford要用catia啊,
1993年ford的c3p计划已定SDRC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双方签定了高达2.1亿美元的合同。福特及其配件厂商将在2000年底以前从SDRC公司购买约15,000套I-deas Master Series软件和约12,000套的Metaphase Series软件的使用权,成为世界CAD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采购合同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5 10:33
”2001年全球MCAD市场销售额排名前三位,EDS PLM, IBM,PTC
2001年全球PDM市场销售额排名前三位,EDS PLM, SAP,PTC“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5 10:33
不对吧,欧洲的auto基本上使用catia,
不知道你的德国数据是什么业界的产物。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5 10:39
catia在汽车航空行业的地位,主要是历史原因
”法国人首先提出了贝赛尔算法,使得人们在用计算机处理曲线及曲面问题时变得可以操作,同时也使得法国的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的开发者们,能在二维绘图系统CADAM的基础上,开发出以表面模型为特点的自由曲面建模方法,首先推出了三维曲面造型系统CATIA“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5 10:39
80年代初,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都购买过相当数量的CATIA,其结果是CATIA跃居制造业CAD软件榜首,并且保持了许多年。最近几年,从造型理论上来说,CATIA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CAD技术本身已相对落后。达索公司公布的96年营业额只有2.68亿美元,这并不足以使其稳据世界排名第二的位置。但其庞大用户群的巨大惯性以及由IBM提供的约3亿美元的强有力系统集成支持,使得它依然排在CAD行业前列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5 10:43
在2001年财富排名中,汽车行业前14名主机厂中,ug占3个,ideas占4个,catia占6个,cv占1个,eds plm(ug+ideas>catia)
而eds的pdm-teamceter占绝大多数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5 10:57
catia的v5版本是达索的痛,与v4兼容不好,运算速度慢,各主机厂都用v4,不接受v5,听说达索想推翻v5,重新开发一个windows版本,
我本来也想学一下catia,但它的速度与死机率实在是不敢恭维,还是继续学ug nx吧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5 11:52
死机不能够怪catia,只能说你的硬件不行,catia的界面太豪华了需要占用太多的硬件资源。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5 12:00
dell的图形工作站还不行,那又要什么样的硬件呢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5 19:13
开开 wrote:
上海大众没有完整的研发机构,只有5套CATIA V4,看来也只能作为大众本部的数据浏览器了,可怜的五位CATIA高手,什么时候才能够享受一下开发的乐趣。
另外大众赞助的某大学汽车学院现在却在开展UG大跃进活动,而且很有成效,以前赠送的CATIA差不多给他们除四旧了。

  
老皇历了,上海大众新的投资15亿的技术中心已经基本建成,设计工程师是送到德国大众的研发中心培训的。德方还专门派了一名专家帮助建立一个完整的零件数据库(全部采用Catia V4格式)。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4-25 19:19
投资太大!!!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5 19:23
zwl wrote:
”在汽车一块中,GM是使用UG的,但是预计不久后,Ford将会加入Catia的大家庭。“
     谁说的ford要用catia啊,
1993年ford的c3p计划已定SDRC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双方签定了高达2.1亿美元的合同。福特及其配件厂商将在2000年底以前从SDRC公司购买约15,000套I-deas Master Series软件和约12,000套的Metaphase Series软件的使用权,成为世界CAD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采购合同

  
ford的确与SDRC有一个长期合作的意向,但这个意向中并不包括SDRC的不幸下场,SDRC自身无存,谈什么战略合作呀?这就好像NVIDIA兼并VODOO,虽然NVIDIA会使用大量对方的先进技术,但是产品个性和核心技术确实NVIDIA自己的。EDS收购SDRC的确会带来大量的客户,但是不可能收全,能有50%的客户不流失,这次收购已可算是大获全胜了!
很不幸的,FORD似乎会是流逝中的一员,目前还在谈判中,EDS和DS都在努力争取,DS暂时领先。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5 19:30
zwl wrote:
dell的图形工作站还不行,那又要什么样的硬件呢

  
DELL其实就是廉价电脑的代名词,就是一个极其知名的装机铺。再说,MS的东西会死机又不是什么新闻。
不过尽可能的提高配置,V5跑起来以后,还是相当出色的,依小弟愚见,瓶颈主要在内存上,V5R7/R8需要512M内存起跑。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5 19:34
zwl wrote:
catia的v5版本是达索的痛,与v4兼容不好,运算速度慢,各主机厂都用v4,不接受v5

  
关于这个问题,我转帖一个帖子来说明:
=============================================
根据我了解,DS并不是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个数据问题就是许多用户都使用CATEXPORT和CATIMPORT来传递包含PROJECT的CATIA V4文件,而V5却不能支持V4的顺序文件,而其他很多第三方软件都支持,可见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只是DS或IBM不想解决。  
我估计是IBM的销售策略,因为V5在很多领域,如实体建模,曲面缝合等已经超越了V4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却又很常用和实用。可以说V5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替代V4绝大部分的工作。如果V5又具有很好的V4数据继承性,我相信有95%的新用户会选择V5,而V4的用户也会转向V5,这样V4的市场会极度萎缩,这是IBM不愿意看见的,这意味着IBM的RISC 6000图形工作站市场将少去很大一块,所以IBM可能给DS施加了压力才得到了我们看到的这个结果。  
不过,我现在了解到很多欧洲的公司正在为欧洲的大企业如大众做一项二次开发工作,就是把目前V4上的二次开发全部移植到V5中,另外就是解决数据的继承性问题,看来不久我们就可以不需要IBM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
==============================================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5 19:44
idesign wrote:
投资太大!!!

  
这就是竞争的好处啊,桑塔纳产了十几年都不换形,通用、本田以来,大众出新车跟吐葡萄皮似的,一个接一个。
上海大众本来没有技术中心,只有一个产品工程部,只解决工艺、生产问题。上海通用来了以后,投资5000万美金建了一个泛亚汽车。大众立刻就来劲了,一口气就拿出来15个亿!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4-25 20:05
daniel_pan wrote:
[quote]idesign wrote:
投资太大!!!

  
这就是竞争的好处啊,桑塔纳产了十几年都不换形,通用、本田以来,大众出新车跟吐葡萄皮似的,一个接一个。
上海大众本来没有技术中心,只有一个产品工程部,只解决工艺、生产问题。上海通用来了以后,投资5000万美金建了一个泛亚汽车。大众立刻就来劲了,一口气就拿出来15个亿! [/quote]
  
竞争的好处是车价越来越便宜。。。 15亿要从多少人身上出啊?
作者: darkhorse    时间: 2002-4-25 20:12
老兄真是高手。。
看你说了这么多资料,我觉得版主似乎也会给你一些分数,当然对你来说这并不重要。
还能不能多提供一些关于CATIA的资料呢?
每个人都多有有软件感情,避免以下了。如果需要,我也学CATIA。不过现在还是老老实实的学上几年UG。。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5 20:36
idesign wrote:
  
竞争的好处是车价越来越便宜。。。 15亿要从多少人身上出啊?

  
是这个理儿。
大众原始积累了十几年,靠一辆老桑发家致富冒了油,现在当然出手阔绰。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通用就不同了,初来乍到,还没赶上好时候,硬挤倒出5000多万US$,泛亚是建成了,可羊在哪呢?都让大众拔成秃羊了,通用于是将泛亚放出来,让他独立运作,这对咱中国人倒挺有利,我们也有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了。可是研发是要靠大投入的,失去整车厂的全力支持(通用的支持还是有的,可始终是隔了一层),是福是祸也很难预料。
在上汽底下,用UG的通用是个好去处,泛亚的活就更有挑战性了,不过听说泛亚的收入很一般,可惜可惜。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6 09:11
daniel_pan wrote:
DELL其实就是廉价电脑的代名词,就是一个极其知名的装机铺。再说,MS的东西会死机又不是什么新闻。
不过尽可能的提高配置,V5跑起来以后,还是相当出色的,依小弟愚见,瓶颈主要在内存上,V5R7/R8需要512M内存起跑。

我得电脑是512M内存,64M显存的NVIDIA,V5用起来还是吃不消,稍大的模型旋转起来不顺畅,再UG和proe中都没问题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6 09:18
daniel_pan wrote:
     谁说的ford要用catia啊,
ford的确与SDRC有一个长期合作的意向,但这个意向中并不包括SDRC的不幸下场,SDRC自身无存,谈什么战略合作呀?这就好像NVIDIA兼并VODOO,虽然NVIDIA会使用大量对方的先进技术,但是产品个性和核心技术确实NVIDIA自己的。EDS收购SDRC的确会带来大量的客户,但是不可能收全,能有50%的客户不流失,这次收购已可算是大获全胜了!
很不幸的,FORD似乎会是流逝中的一员,目前还在谈判中,EDS和DS都在努力争取,DS暂时领先。

不可能吧,FORD在93年的选型中,DS没进入最后环节就被淘汰,最后是PTC和SDRC之争,我想FORD不会投了几个亿进去,又随随便便的更换另一个系统,它的MCAD和PDM全市SDRC的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6 09:26
如果用dell最好用Precision 530图形工作站。模型旋转起来不顺畅应当是显卡问题,光有显存是不行的,NVIDIA至少应当是Quadro2以上才行,要知道NVIDIA正努力往高端图形工作站显卡供应商进军,可惜购买艾尔莎的计划似乎有些阻碍,现在正准备借G F4的东风上Quadro4呢。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6 09:53
现在说起来是有些印象了,上海大众的确在建技术中心,至少亚洲唯一的噪声实验室就在上海大众,音响发烧友是最费钱的,可以想象噪声实验室差不多使用钱对出来的。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6 09:54
当然是你Quadro2 pro
作者: wine    时间: 2002-4-26 10:03
开开 wrote:
不对吧,欧洲的auto基本上使用catia,
不知道你的德国数据是什么业界的产物。

是的。德国AUDI所用为CATIA,但我所接触的德国、意大利模具厂提供的数据为PROE、UG居多。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6 10:07
模具厂什么数据都要吃,当然是什么软件都有了,CATIA这么贵,又有几个模具厂可以买得起(正版)。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6 10:09
ZWL你的显卡配置够高了,应当没有问题,要不就是设置问题,要不就要找个CATIA的补丁来修补一下,CATIA用得不多,可以向camcad请教。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6 12:13
我的显卡配置没有问题,我的意思是说30多兆的模型在CATIA中就运行的很不流畅,不如UG、PROE对大模型处理的能力强,可能CATIA只能在UNIX工作站中运行比较好,所以对我们这些小用户来说,ug是最佳选择,功能强还不挑硬件
作者: harrylgs    时间: 2002-4-26 12:43
在面的构造和约束方面,catia有它独特一面,这点我承认。但是加工方面呢?现在单单是做设计已经不行了!何况,市场不大,设备要求太高(我起动catia要1分钟啊)。但我还是想在学好ug的基础上,再了解多点其他软件。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6 15:09
daniel_pan wrote:
  
ford的确与SDRC有一个长期合作的意向,但这个意向中并不包括SDRC的不幸下场,SDRC自身无存,谈什么战略合作呀?这就好像NVIDIA兼并VODOO,虽然NVIDIA会使用大量对方的先进技术,但是产品个性和核心技术确实NVIDIA自己的。EDS收购SDRC的确会带来大量的客户,但是不可能收全,能有50%的客户不流失,这次收购已可算是大获全胜了!
很不幸的,FORD似乎会是流逝中的一员,目前还在谈判中,EDS和DS都在努力争取,DS暂时领先。

老实说这个消息确实让我吃惊,daniel_pan 兄你是在哪里得到这个消息的,不会你就是DS的人吧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6 17:42
EDS未來之整合藍圖已普遍獲得到Ford公司的認同與支持,特別是其整合策略與Ford之策略相符合,可分成四點來說明:
  
1. Unigraphics與I-DEAS的結合,強化並整合EDS開發資源與開發能力,進而縮短整體開發時程。
2. Unigraphics與I-DEAS的結合,在汽車產業形成一個強大的競爭優勢,其所開發之新系統將朝向被視為業界標準的目標前進。
3. Unigraphics與I-DEAS的相互溝通介面,巧妙地切合Ford運用最佳科技技術於不同的功能領域之策略上。
4. 不僅結合Unigraphics與I-DEAS外,也將協助Ford整合PDM系統Metaphase與視覺化軟體系統EAI VisView/VisMockup與現有系統之中。
作者: harrylgs    时间: 2002-4-26 18:01
对我们用ug的来说,简直就是振奋人心!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6 19:38
zwl wrote:
老实说这个消息确实让我吃惊,daniel_pan 兄你是在哪里得到这个消息的,不会你就是DS的人吧

  
要是就爽了。
我们公司更FORD很有渊源,原先FORD持有我们50%的股份。现在我们的外资持股人就像神州数码和联想集团的关系一样,从FORD中拆分出来了。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公司没有和FORD使用共同平台,而是使用了CATIA为主设计平台,UG为次平台。
FORD欲转CATIA V5的确一度提上议事日程,但最近又沉寂下去了。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不过从我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FORD转CATIA,这样我们就同他共平台了。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7 09:31
ford 要转CATIA,我觉得是不可能的,EDS在收购SDRC时,征求过FORD的意见,如果FORD 不答应,我想EDS也不会冒这个险,FORD对SDRC的重要性就像GM对UGS一样
作者: mr.shang    时间: 2002-4-27 11:02
简直是精彩绝伦,zwl兄太棒了!!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7 12:39
大家可以下注了,到底谁能够搞定ford,eds-----ds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4-27 13:20
开开 wrote:
大家可以下注了,到底谁能够搞定ford,eds-----ds

  
EDS!!!  
作者: gbf0404    时间: 2002-4-27 13:27
开开 wrote:
大家可以下注了,到底谁能够搞定ford,eds-----ds

  
第三者
作者: zwl    时间: 2002-4-27 14:03
ford现在本身就是eds的客户
作者: yang    时间: 2002-4-27 14:25
专家////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8 00:55
嗬嗬,扯远了,还是谈谈软件本身吧。
  
首先我想说,********************
CATIA曲面默认阶数就为5阶,更可由用户根据需要定义至十几阶,甚至更高,曲面质量一流,精度极高。
有人评价说CATIA作面限制太多,但限制多即意味可加上多个边界条件和约束,这使曲面的可控性大大增加,设计师的原本意图可以得到更好的贯彻。
  
当然CATIA也有传统不足,作为曲面造型的翘楚,CATIA的精度极高,但是精度太高就对后续的NC加工不利,因此CATIA V4不善加工也无须讳言。
CATIA V4操作复杂,界面生涩,使人望而生畏。
CATIA V4造型基本属于无参,参数需另行添设,比起PRO/E的全参和UG的自动保留有关参数,显得略有不足。
  
不过我想大家也一定注意到了,以上这些不足主要都是V4的错。在新的V5中,可谓是一一解决。因此有人称CATIA V5尽善尽美,而在我们公司,称他为“牛五”!
而且非常重要的是,PLM已经集成到了V5之中。
V5除加强了加工能力外,还有了十分强大的逆向模块。
本人相信,5--10年之中,如果EDS没有类似CATIA从V4到V5这样的重大转变出现,将会完全不敌DS,在市场上节节败退!
  
当然V5并非一帆风顺。
一就是前边几位提到到数据兼容性问题,V4和V5的数据不继承性严重阻碍了用户的平台转换,前有详述,此处不再重复。
另一个重大障碍就是价格问题。现在买一套V4加IBM的RS6000,也就是30多万;可是光买一套V5软件就需70多万,如此“天价”,实难消受啊!
不过换一个角度想想,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DS敢开出如此价格,的确是成竹在胸,用户的腰板自然也就硬了!
  
写的仓促,颇多遗漏、错误,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作者: camcad    时间: 2002-4-28 02:25
我们这里从来都是CATIA的天下,UG只是昙花一现!
作者: yk_01    时间: 2002-4-28 09:46
我还是谈谈我的浅见吧,就说他们的价格,据我所知,catia卖给我们公司的开价是5万美元(也许可以还价),但是ug是好像是6万人民币,我想就这个差距,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用得起的,难道只买几套回去当样子吗!?我所在公司ug买了100多套,用catia就要多花几千万,如果这些钱投到别的地方,可以改进多少加工设备和提高多少工资阿,而且以后我们还要买ug,所以我觉得功能强大并不一定就能被所有人和公司接受,还是要看国情,企情,人情(人接受能力情况),当然随着情况的变化,也许以后catia能深入更多的客户吧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8 19:19
转帖:
==============================================
JSF项目采用CATIA 作为设计平台,是IBM刚刚公布的消息,在此之前各有各的说法(ug和pro/e都宣传是自己赢得了jsf项目),而IBM 一直比较沉默。其实在LOCKHEED MARTIN ,飞机设计一直采用CATIA V4 ,而卫星和导弹部分用了一些PTC产品。至于所谓的UG/PRO-E所说的帮助赢得JSF 项目不是很恰当,主要是PDM 产品。不过总的说来,PDM在JSF 项目中的比例是非常小的。
在航空、航天业已没有可争夺的空间了(BOEING 一直用CATIA。 AIRBUS的A380 也将使用CATIA V5平台),在汽车行业也只剩下FORD(现用SDRC产品),UG和CATIA 会做最后一拼。
==============================================
  
UG和CATIA有的一拼,我们也不要闲着了。
CATIA的斑竹出来主持大局吧,开一个新板“CATIA vs. UG”,既有利于自身学习、提高,也有利也CATIA的认知度。斑竹努力哦!斑竹加油哦!
作者: qhd    时间: 2002-4-29 09:44
我认为catiav5曲面造型天下第一。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29 14:36
东方不败什么下场!妄称第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谦让廉和才可以细水长流,这或许也是中国被灭国多次还是中国的生存哲学。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还剩下中国,想想汉族的民族服装是什么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了。
现在都在发展变量化技术了,还妄谈曲面第一,未免有些老土。这便是自大的结果。
想想吧,我们现在穿的是什么服装!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29 19:11
        一般认为CAD技术从2维绘图起步,经历三维线框、曲面造型和实体造型,直到今天普遍使用的特征造型,以及未来的变量造型。
         这一发展历程的目的是实现CAD、CAM和CAE的无缝集成,实现真正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制造体系基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基础,即切、削操作,也就是加工中心的工作。
  
         但是当代的机械行业中有几个很大的分支,比如航空、航天业,比如汽车制造业。在这些行业中,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不再是传统机械设计,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学为重的外形设计(工业设计)和以数学计算为重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说他们是设计出来的,倒不如说前者是画出来的,而后者是计算出来的。
         这两种设计产生的产品都是表面形状复杂、表面质量要求严格的东西。在他们身上无法套用任何的特征或是变量;他们是无法机加工成型的,CAM在这里变得毫无意义,他们大量应用铸造、注塑和冲压成型。体素不再重要,表面才是关键!这就是CATIA为什么一统航天市场和大部分汽车市场,这就是为什么CATIA V5光软件就要卖七、八十万(带神奇的A级曲面模块)。
         在完成了空气动力学和美学设计后,就要进行细化的结构设计了。这部分设计与传统机械设计还较为类似,也较多的应用了实体造型和特征造型技术。但是他们必须是基于A面数据的,比如说你家里用的小储物箱通常是形状规整的,而汽车仪表板上的储物箱的外形一定是跟仪表板一致的。
         你当然可以从设计公司那里拿来A面数据,然后再用别的软件来完成结构设计(国内许多小配件企业正是如此)。但是大公司都要有自己的A面设计、修改能力,这时CATIA当然成了首选。
  
         以上2个方向并不矛盾,他们只不过是机械工业的2个分支罢了。所以片面地认为曲面造型过时是不恰当的,V5中的A级曲面就是21世纪的全新产品,DS和IBM还要靠它发大财呢。说CATIA曲面第一也不是夸口,而是事实!别的设计软件有的功能,CATIA基本都有,而CATIA的曲面能力,却是独具特色。
作者: Fengthinker    时间: 2002-4-29 21:23
请教A曲面与B曲面的区别.是否A曲面是最好的曲面.难道UG中没有A曲面?
作者: darkhorse    时间: 2002-4-30 10:44
转贴https://www.hisensecad.com/bbs30/Default.htm
CLASS A 曲面没有十分严格的数学描述也没有十分严格的概念定义。  
我曾经见过的解释有:VERY SIMPLE AND VERY BUEATIFUL SURFACE。等于没有解释。  
我在平时的实践中总结了几点,希望大家交流指正。  
1、一般CLASS A的阶次与控制点数目都不多,UV方向大概在6~8个控制点  
2、单独一个CLASS A曲面在UV方向都保证曲率的连续性及变化趋势的一致  
3、CLASS A曲面之间的连接至少满足切向连续  
4、使用多种数学检验方法来检验CLASS A曲面,不应该出现视觉上的瑕疵。(如使用高光等高线来检验时,等高线连续且过度均匀间隙均匀。一般不太可能在一个视觉方向上出现多个高光点等)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30 14:46
同意风格设计的确以曲面设计为主,可是意大利各大设计公司(特别是汽车设计公司)都是以alias为曲面设计软件的,而catia为结构设计软件。
catia作全过程的并行设计考题时ID部分也是拉alias入伙的。
既然曲面造型功能这么强,为什么不自己搞定能。
所以说各个软件各有专攻,其实 alias软件曲线的阶数还没有catia高,但是aalias的电子油泥的理念很得到设计大师们的首肯。虽然说catia已经加强了其工业设计模块,但是要工业设计师们去用这么大型的软件
,不花费一些时间是不行的。所以说曲面到底高级到什么程度并不重要,主要是考虑好不好用,够不够用。其实不是说曲面过时,而是说曲面在技术层面上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其实除了catia,其他各种软件都在提升世纪曲面在工业造型设计模块的功能,ug在同一个并行设计考题
中就是独立完成的)。所以说没有必要这样吹捧CATIA的曲面,其实CATIAV5有很多东西更值得我们去宣传一下。曲面不过是昔日的辉煌,不说也罢!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30 15:36
但是不要忘记CATIA最大的一片市场——航天制造,飞机的曲面可不是设计大师们想出来的,那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计算出来的。能不能严格的安装数学的意义完成曲面就很重要了。
  
不过开开所得也很有道理,术业有专攻,CATIA在很多“民用”领域是不强大的,或者说是不便捷的,但是这正是近年来DS努力的方向。我相信他连最尖端的领域都能攻克,那么也能完成最实用的模块。
再说了,DS也很有钱嘛,为了开拓低端市场,他就把SW给吃了。来个大胆预测,哪天他就把alias给集成了呢!
  
其实我也不是吹捧曲面,只不过这是CATIA的一个传统强项,说着说着就偏过去了。
  
CATIA近年来的确新作辈出,比如大家在“小题大做”里讨论的DMU,DS又一次站在了业界的潮头!
还有我前面说的A级曲面模块,据说全球能玩的转的也是屈指可数啊。
还有在R8中才加入的逆向模块,功能完备、强大,DS朝着造型油近了一步
  
开开,别硬撑了,我看了你过去的一些帖子,你也挺推崇CATIA的,你就承认了吧。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2-4-30 16:09
我推崇catia是英雄惜英雄。其实各大CAD软件各领风骚2-3年,各个软件都各有千秋,同时技术的竞争也使用户获益匪浅。关键在于多了解各大软件的长处,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位高级用户。过分推崇一个软件,对自身学识的提高并无益处。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30 17:57
嗬嗬,其实我学的第一个3D CAD软件是UNIX上的UG 13和15,不过那时候没有怎么深入,就改用SW了(有盗版,又简单嘛)。
  
到了公司以后,让我选是用UG还是CATIA,经过比较后,我还是重新参加了CATIA的培训,改用了CATIA。
(其实是因为UG就只能用DELL的滥PC Station,而CATIA可以有自己专用的RS6000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30 22:29
另外随便说一下培训的事,我觉得参加正规的培训比自学要好得多,尤其对新手来说更为重要。
因为正规的培训会对基础知识讲得比较透彻一点,一个良好的基础是很重要的,这对以后的知识深入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然后再自学会轻松很多,也会快很多。但是到了某个程度,又非要再来个高级培训,或是请高手拎一把,有的东西自己是领悟不了的。
还有就是学习新软件的时候,有的人认为会相对简单一点。但我觉得学新软件的时候最好也参加一个基础培训,因为各个系统是自有特色的,老手学新软件特别容易带着老思路去比、去套新软件,容易忽视新软件的只有特点。而基础培训者能带来一新的思路,会把这个软件的精髓拿出来,然后再自学深入,自然做到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所以我是比较看重代理公司的TS作的正规培训,也建议大家(尤其是新入门)参加这些培训。随着个软件的代理公司越来越多,培训的费用也越来越实惠了,自己公司可以出钱的最好,即使需要自费,也是值得的,对以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以上是我对参加培训和自学的个人看法,各位以为如何?
作者: daniel_pan    时间: 2002-4-30 22:57
各位又会造型,又会加工,还有人兼会逆向,真令人羡慕。
  
我们公司这边,一个项目就要十几个设计师带在一起,短则1年,长就要2、3年才能做完,而且都是注塑件、冲压件还有发泡。模具又是让供应商设计和提供的,也无须NC加工,搞得只会造型和结构设计。
  
等我换了宽带之后,我会弄一些model上来大家玩玩,不过你们要教我加工和逆向哦!
作者: yifun    时间: 2002-5-1 21:49
UG的用户也很强的  
Aerospace 航空航天
  
British Aerospace Systems and Equipment  
Boeing X-36  
Boeing Commercial Airplanes Group  
NASA  
Pratt & Whitney  
Automotive 汽车
  
American Axle and Manufacturing  
Ford  
Motor Coach Industries  
Consumer/ Electronics 消费品/电子
  
Aiwa  
Danfoss Drives  
Ericsson  
Heavy Equipment/Industrial 工业
  
Caterpillar  
Samsung  
Machinery & Equipment 机械
  
Dresser-Rand  
Medical 医疗
  
Biomet  
Sports 体育用品
  
Team New Zealand  
我还是认为UG比较通用。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2-6-19 17:05
自己掂量着吧
  
发信人: Zengxiaodong (小Z), 信区: CAD  
  
标  题: 交大获捐2亿美金,UG公司想独霸CAD软件市场!!!  
  
发信站: 饮水思源 (Tue Jun 18 13:48:29 2002) , 站内信件  
  
  
  
世界500强的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SUN(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EDS(电子  
  
咨询系统公司)三家著名公司,继续在教育界实施一项被称为"先进的计算机辅助  
  
设计(CAD)、制造(CAM)与工程教育(CAE)推进伙伴计划(PACE)"。6月14日  
  
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了600套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UG18软件等一批最新的  
  
三维立体建模和参数化CAD、CAM、CAE的软件和55台SUN工作站等硬件设备,以及  
  
GM公司给予的最好的技术培训等,其捐赠的软硬件总价值以国际市价估算逾2亿美  
  
元,是目前PACE项目中数量最大的一次捐赠,也是PACE项目首次捐助北美地区以  
  
外的著名高校。由此,PACE项目在上海交大建立了除北美地区以外第一个PACE中  
  
心即全球第18个PACE中心。这一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高校有了与国际同步的先  
  
进的大型CAD/CAM/CAE教学与实验平台。  
  
  
  
  现在,上海交大的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教室里,用上GM工程师在实验室使用  
  
的同样先进的设计和工程工具进行汽车设计等,还可利用EDS公司、MSC公司等提  
  
供的UG软件和ADAMS软件等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分析、工程和验证等工  
  
作,以帮助学生迎接真实环境的挑战。一旦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就能运用自如,  
  
可以加快企业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使学生们在大学课堂上所  
  
学的内容直接为生产实际服务。  
  
  
  
  据悉,PACE(Paterner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AD/CAM/CAE Education  
  
) 项目创立的宗旨:就是为著名大学的未来高级人才培养提供PACE合作伙伴所需  
  
的教育与实践。PACE项目为大学的科研、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在GM、SUN、EDS  
  
之间开展其它形式的合作,并与有关学术界开展学术交流创造机会。早在一年前  
  
,上海交大与密西根大学共同向PACE提出申请,经严格审核被选为PACE项目的合  
  
作伙伴。由于这两所大学长期以来有很好的合作关系,自2000年以来,双方在上  
  
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开展了一项"两院共建"的国际教育项目,交大以密西根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为模板,对机械工程与工业工程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系列  
  
成效。  
  
  
  
  同时,上海交大与GM公司也有着很好的合作历史,2000年GM公司在交大建立  
  
了其在海外的第一个车身制造技术卫星实验室,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战略伙伴关  
  
系。据了解,PACE项目之所以选择上海交大作为合作伙伴和捐赠对象,还因为近  
  
年来上海交大在汽车制造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认可  
  
。尤其在车身制造、轿车活塞生产线的关键设备研制、国产轿车液力变矩器的焊  
  
接生产线的研制,以及在发动机、汽车动力与传动、汽车空调系统、低排放技术  
  
、汽车检测、镁合金汽车零部件、新型模具制造工艺、CAD/CAM/CAE软件开发等方  
  
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  
  
  
  
  今天,国家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上海市教委主任张  
  
伟江,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执行主任王宗光、校长谢绳武,美国密西根大学  
  
教育伙伴推进计划负责人Deba Dutta教授、GM中国公司副总裁、首席法律顾问Ti  
  
m Stratford, EDS公司亚太地区PLM Solutions总裁Hans-Kurt Luebbersted、E  
  
DS亚太区通用汽车客户负责人Bill Kleine,SUN公司大中国区总裁Daniel Yu,密  
  
西根大学吴贤铭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主任倪军教授,上海交大PACE中心主任林忠钦  
  
教授等,出席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PACE项目捐赠签字和PACE中心揭牌仪式。  
  
交大校务委员会执行主人王宗光教授和GM中国公司副总裁、首席法律顾问Tim St  
  
ratford为中心成立揭牌,严隽琪副市长到会讲话。在仪式上还播放了密西根大学  
  
校长和工学院院长专门为"ACE中心"在上海交大成立表示祝贺的录像。  
  
  
  
  在仪式结束后,与会者参观了已经在交大浩然高科大厦建成的"上海交通大学  
  
PACE中心",并在中心观看了由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利用捐赠的CAD/CAM  
  
/CAE软件对UG的课程设计和对EDS车身开发技术作现场演示,还参观了学生们通过  
  
计算机辅助设计后制成的产品实物。  
  
  
  
   "这个捐赠是针对中国青年的一项重要智力投资,目的在于帮助目前在高等  
  
院校的工科学生利用这些世界领先水平的计算机辅助工具来获得实践经验,使这  
  
些未来的工程师们在跨出校门的同时就能参与到今天的这个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  
  
去,从而施展他的雄心抱负"。GM中国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Phil Murtaugh说。  
  
  
  
  另据了解,目前PACE项目已在北美建立了17个PACE中心,今天又在亚太地区  
  
建立了第一个中心--"上海交通大学PACE中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对中国高等教  
  
育事业发展有所帮助。  
  
  
  
   "我们的使命是提高学术机构的技术地位和能力,为全球、顾客和合作伙伴  
  
培养顶尖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EDS公司亚太地区PLM Solutions总裁Hans-Kurt  
  
  Luebbersted说,"我们相信,EDS一定会帮助高等院校提高教职员的技能,我们  
  
将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同时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能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术  
  
专家和极有天赋的学生们合作,我们感到很自豪"。  
  
  
  
  上海交通大学隶属国家教育部,是中国的重点大学。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允  
  
许她在一些项目中有优先发展权。上海交大建于1896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理  
  
工科大学之一。目前在校生已达22000名,共有5个校区、17个学院、48个学科,  
  
研究生院有103个硕士点和71个博士点。  
  
  
  
   "这个项目将大大地支持高等教育,并在世界范围内使高校与工业界合作推  
  
进人才培养,并使培养质量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可能"。正如上海交大校长谢绳武  
  
教授所说,"ACE对上海交大的信任和PACE中心在上海交大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  
  
上海交大在机械与动力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上水平,将更好地推动上海交大的  
  
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为建立一流的、开放式的国际化教学、科学实验平台打下了  
  
一个坚实的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被PACE列入其精华表,该精华表还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墨  
  
西哥等著名大学,这些大学得益于最先进的设计技术的捐赠,有利于学生在工程  
  
和制造方面做好职业准备。据了解,PACE对合作伙伴的评审和选拔,要求申请该  
  
项目的大学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1、作为主要的教学伙伴,要与GM有长期的联系;  
  
  
  
   2、有完整的产品发展和制造课程;  
  
  
  
   3、有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包括设备、设备维护系统和相关职员来支持捐  
  
赠的软硬件;  
  
  
  
   4、积极地促进UG软件进入工程课程。  
  
  
  
   "ACE项目提供了高水平世界的合作机会",密西根大学工学院院长Stephen  
  
  Director说,"ACE全球化的观点是一个重要的桥梁,他把我们与世界的团队连  
  
接起来"。  
  
  
  
   PACE已经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捐赠了17所高校,包括:Michigan Stat  
  
e University,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ssour  
  
i-Rolla,Tuskegee University,Kettering University,Northwestern Unive  
  
rsity,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Virginia Tech ,University of Wate  
  
rloo,University of Toronto,Queen's University,Instituto Politecnico  
  
  Nacional,The Instituto Technologico y de Estudios Superiores de Mont  
  
errey,universidad Iberoamericana and Instituto Technologico Autonomo  
  
de Mexico。到目前为止PACE捐赠的软件和设备按美国市值总估价已达10多亿美元  
  
。  
  
  
  
  
  
--
作者: flyblue_2000    时间: 2002-11-29 20:26
zwl wrote:
在2001年财富排名中,汽车行业前14名主机厂中,ug占3个,ideas占4个,catia占6个,cv占1个,eds plm(ug+ideas>catia)
而eds的pdm-teamceter占绝大多数

  
  
什么是CV,和eds plm
作者: erice    时间: 2002-12-3 20:25
看到各位高谈阔论,我来说说重庆的情况,前几年长安招标采购了一批软件,UG、PROE平分秋色,各有40套,CATIA买了4套,其中车身部分用UG,发动机部分用PROE,内饰件用CATIA。但到现在情况又变了。因为长安委托意大利的某设计公司开发新车,而那边过来的全部是CATIA ,所以长安又购买了一批CATIA,而且要求其配套企业也使用CATIA。另外,嘉陵也买了及十套CATIA,还有一个大企业,2000年买了PROE,现在也换成CATIA了。这都是重庆的龙头企业,对重庆企业软件选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者: jxcad    时间: 2002-12-4 13:16
CATIA还不是买了原SDRC的变量化技术、核心、专利后才有点起色的!
作者: chenchao    时间: 2002-12-15 12:27
眼界大开,虽然我是搞工业设计的!
作者: cd1230    时间: 2002-12-15 19:15
一口气看完了,和楼上的兄弟同感!我刚毕业半年,现在在公司用的CATIAV5,有时间也看看UG,刚开始在学校的时候学的PRO/E,呵呵,太杂了啊,我觉得都还不错,只是不知道哪个更有前途啊?
作者: zpal    时间: 2002-12-17 12:02
flyblue_2000 wrote:
   
  ??  
  
  什么是CV,和eds plm

  
CV全名ComputerVision,早先也是大名鼎鼎,与CATIA和UG并称为可以设计飞机的三大软件之一。当年Catia为boeing主用,麦道用的是UG,airbus用的是CV。后来CV的一个部门提出了参数化设计没被CV重视,于是另立门户成立了PTC公司,现今的solidworks的leade们多多少少也和CV有点联系。不过自从和PTC合并以后,CV就走下坡路了,PTC只着重推广自己的Pro/E。其实感觉CV的东西也是很不错的。
作者: lvchunhui    时间: 2003-1-2 15:27
听各位一说,真想立即学会CATIA!
作者: ππ神醫    时间: 2003-1-4 23:38
我先前也是學 pro/e ,但是用不久大約一年多吧!後來因緣的關係才學了 catia V5 用到現在大約是2年多的時間,感覺上是一看到就很喜歡,先不說軟仵功能上的問題,在整個 CATIA V5 的思考架構上,我覺得已經不是傳統軟件所能比較的,我一直覺得 catia v5 是很有系統架構的軟件,而且這個架構很符合自然法則,個人覺得以前從 2d 的角度來思考 3d 的問題,這個關鍵性的問題相信現在在其它的軟件上還是有相當大的影子在,而在catia v5 上確是不以此來思考整過程,才能真正解放設計者的思維,可也是正是這個原因,讓很多的初學者碰了釘子,會覺得怎麼和以前學的觀念不一樣呀!所以,如你是真的想學 catia v5 那你就要先不要被以前的觀念綁住,不然會很辛苦的!catia v5 有一個完整的流程,先試著接收看看,體驗一下數千名頂尖的工程師他們的腦袋到底在想些什麼才是上策!
  
以上為個人的淺見而已!
  
對了!pan 有談到培訓的問題,真的要去上課,我自已一開始是自學的,真的很辛苦(尤其是猛 K DOC 時,頭都暈了),還要自已整理出一個流程,很累人的!
作者: WEIWEN    时间: 2003-1-13 09:53
各位对ALIAS有什么看法,深圳的设计公司招聘人时好多强调会ALIAS优先.
作者: 寄生草    时间: 2003-1-15 20:51
我的一个朋友叫我学习CATIA!这个软件很好!我也准备学习!以后还请斑竹多多指教哦!
作者: 开开    时间: 2003-1-23 17:18
WEIWEN wrote:
各位对ALIAS有什么看法,深圳的设计公司招聘人时好多强调会ALIAS优先.

  
全用 *** ,气得alias撤销了大陆的办事处,买软件要找香港的代理,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怎么叫别人尊重你的劳动。
所以看到国外的设计师日薪400-600美金不要光流口水。
作者: laopu_sd    时间: 2003-1-23 20:42
UG的着色显示功能比较好,曲面质量分析时硬看也可以发现缺陷.小弟搞车身RE的,不过我很喜欢用CATIA.
作者: piao    时间: 2003-1-28 15:44
我要开始学习catia,了。不知道那里可以买到教材,承蒙指教!
作者: zby    时间: 2003-7-10 19:14
很想倾听兄弟们的讨论,不知为何如此之久无人发表言论,都快半年了。
作者: gulfstream    时间: 2003-7-11 10:41
看完此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大长见识。建议此贴置顶。现在ford之争已经尘埃落定,由eds独霸变成eds与ds&ibm平分,而且ds&ibm似乎前景更佳,可见世界潮流,浩浩汤汤,中国的cax空间,好不热热闹闹,然则可继续”有中国特色”呼?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3-7-11 14:20
daniel_pan wrote:
另外随便说一下培训的事,我觉得参加正规的培训比自学要好得多,尤其对新手来说更为重要。  
  因为正规的培训会对基础知识讲得比较透彻一点,一个良好的基础是很重要的,这对以后的知识深入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然后再自学会轻松很多,也会快很多。但是到了某个程度,又非要再来个高级培训,或是请高手拎一把,有的东西自己是领悟不了的。  
  还有就是学习新软件的时候,有的人认为会相对简单一点。但我觉得学新软件的时候最好也参加一个基础培训,因为各个系统是自有特色的,老手学新软件特别容易带着老思路去比、去套新软件,容易忽视新软件的只有特点。而基础培训者能带来一新的思路,会把这个软件的精髓拿出来,然后再自学深入,自然做到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所以我是比较看重代理公司的TS作的正规培训,也建议大家(尤其是新入门)参加这些培训。随着个软件的代理公司越来越多,培训的费用也越来越实惠了,自己公司可以出钱的最好,即使需要自费,也是值得的,对以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以上是我对参加培训和自学的个人看法,各位以为如何?

经典!!!
作者: 炎黄在线    时间: 2003-7-29 14:08
daniel_pan wrote:
         这两种设计产生的产品都是表面形状复杂、表面质量要求严格的东西。在他们身上无法套用任何的特征或是变量;他们是无法机加工成型的,CAM在这里变得毫无意义,他们大量应用铸造、注塑和冲压成型。体素不再重要,表面才是关键!这就是CATIA为什么一统航天市场和大部分汽车市场,这就是为什么CATIA V5光软件就要卖七、八十万(带神奇的A级曲面模块)。  

  
针对上面的一段话有个问题请教daniel_pan,您所说的"他们是无法机加工成型的,CAM在这里变得毫无意义,他们大量应用铸造、注塑和冲压成型。",我不知道铸造、注塑和冲压成型如果离开模具、夹具会怎样,而不知道这些东西能不能让CAM也变得毫无意义。请指教,谢谢!!!
作者: shairlin    时间: 2003-7-31 07:46
高手对决啊,厉害!
作者: 漂泊的太陽    时间: 2003-9-19 21:58
我告..看完了滿頭大汗...爽啊....
好在看了這個..生活才有盼頭...
作者: 3dworks    时间: 2003-9-29 11:32
精彩啊。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3-10-1 00:10
UG的工程图模块特差,你们可以到UG的板块去看,这类问题提得最多,而且很多都无法解决。这一点与CATIA是无法比的。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
作者: jkjall    时间: 2003-10-1 21:20
fjp0931 wrote:
UG的工程图模块特差,你们可以到UG的板块去看,这类问题提得最多,而且很多都无法解决。这一点与CATIA是无法比的。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
其实很方便的,我们用的是nx1,问最多的是打印问题,如果是正版,来工程师会给你安装调试的,而且ug的打印速度在处理大批量出图上是没问题的,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3-10-2 00:28
那么你们的NX1隐藏线显示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3-10-2 16:24
CATIA不但工程图模块比UG好得多,曲面建模更棒。请看:https://www.icax.net/viewthread. ... p;page=#pid=1103539
作者: FREEWORK    时间: 2003-10-2 16:29
CATIA是强大!可是我觉得他的曲面制作起来跟PROE没什么区别!
太麻烦!制作时难以理清头绪!
不象ALIAS与RHINO在操作的时候简直是享受!
(当然这两个软件最重的伤就是没有参数化)
本人长期以来都想学会CATIA的曲面,奈何。。。。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3-10-2 16:35
哥们,上面那个实例是“傻瓜型”曲面建模,那才是你说得“享受”。
作者: KINGDO    时间: 2003-10-2 17:08
fjp0931 wrote:
哥们,上面那个实例是“傻瓜型”曲面建模,那才是你说得“享受”。

啥时候你也用“傻瓜型”曲面建模做出下面的东西来啊???
  
让大家看看也是一种“享受”耶。  
  
只怕你的人也被搞成“傻瓜型”啊!!!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3-10-2 17:13
一个软件在世界各地所受的欢迎程度也是相对的。在美国,很多的企业都具有“无纸化”生产的实力和能力,因此UG的综合能力受到欢迎,但在我国及很多的其它国家短时期根本无法具备这种能力,因此UG在工程图模块、文件格式的转换能力上及易用性方面的缺陷,将会使它的受欢迎程度大大降低。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3-10-2 17:16
KINGDO :你别把大家再“吓破胆”了,文明一些好不好?从现在开始不和你对贴了,你说再多也没用。
  
作者: KINGDO    时间: 2003-10-2 17:20
fjp0931 wrote:
KINGDO:你怎么玩嘴的毛病一点没有改呀?这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呀!我如果没讲错,你除了个嘴大,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件实作传上来,你的支持者都和你一样。看我这角,要多大有多大。  
   

先把这个搞清再说别的,我今天就要看是谁在“玩嘴”,谁的"嘴大"。
作者: KINGDO    时间: 2003-10-2 17:21
fjp0931 wrote:
KINGDO :你别把大家再“吓破胆”了,文明一些好不好?从现在开始不和你对贴了,你说再多也没用。  
   

还以为你没看到。
  
就你这点水平还是少在这儿扯蛋了。
  
哼,我是不会轻易放过你这NR的。
  
看你能躲避到什么时候?!!!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3-10-2 17:32
这不算对贴,我设计的:
作者: FREEWORK    时间: 2003-10-2 17:37
哈!有意思!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3-10-3 23:57
看看CATIA的CAM界面,非常爽。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03-10-4 00:03
清情爽爽,非常适合国人。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