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6.0MW探讨(加分)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老大    时间: 2008-10-13 10:27
标题: 6.0MW探讨(加分)
NX6.0MW探讨,讲得好的加分,最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
欢迎大家参与
作者: yybsyh    时间: 2008-10-13 10:30
模具方面不很懂,顶一下老大,
作者: rimqma    时间: 2008-10-13 11:06
6.0的那个合并模仁的功能很实用!

[ 本帖最后由 rimqma 于 2008-10-13 11:14 编辑 ]
作者: yybsyh    时间: 2008-10-13 16:45
再顶一下,期待有人出来讲讲
作者: liujunyun    时间: 2008-10-13 17:00
偶先跟个贴,还没有用MW6。0分过模,日后发现再来贴
作者: cyh_zf    时间: 2008-10-13 17:21
真的需要这方面的教程,NX6.0合并模仁,需要人指点。
作者: zxy820212    时间: 2008-10-14 16:57
还没用上呢
作者: 触邪    时间: 2008-10-14 21:59
就等着高手出来指点一二了.
作者: panco    时间: 2008-10-15 09:20
编辑分模线功能!

[ 本帖最后由 panco 于 2008-10-15 09:24 编辑 ]
作者: 小老大    时间: 2008-10-15 19:56
原帖由 panco 于 2008-10-15 09:20 发表
编辑分模线功能!

走这来了
作者: 触邪    时间: 2008-10-15 21:50
转换点的功能到哪里去了?
作者: 小老大    时间: 2008-10-15 22:50
原帖由 触邪 于 2008-10-15 21:50 发表
转换点的功能到哪里去了?

对象包括线和点
作者: 触邪    时间: 2008-10-16 21:22
6.0以前的版本加转换点后两个相邻的分型面会自动形成过渡曲面,6.0为什么不可以了?
还请小老大指点.
作者: rimqma    时间: 2008-10-19 14:56
标题: 这个不好用!没有过渡的功能!
你做了这一步后做面不会像以前一产会自动做出过渡面来!
作者: CSMLXM    时间: 2008-10-19 16:45
还在用4。0,学习
作者: 小老大    时间: 2008-10-20 11:37
原帖由 rimqma 于 2008-10-19 14:56 发表
你做了这一步后做面不会像以前一产会自动做出过渡面来!

https://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16764943&uid=1560409402

[ 本帖最后由 小老大 于 2008-10-20 11:38 编辑 ]
作者: 触邪    时间: 2008-10-20 18:24
小老大你做得是转换对象,比如说有一个90度的拐角转换对象就不好用了.
作者: 小老大    时间: 2008-10-21 11:36
原帖由 触邪 于 2008-10-20 18:24 发表
小老大你做得是转换对象,比如说有一个90度的拐角转换对象就不好用了.

点过渡
作者: 触邪    时间: 2008-10-21 12:07
不是吧小老大你的怎么好用,我的不好用呢?你的6.0是什么版本,在哪儿下的,解密又是什么啊?

我到书店却没有6.0的书卖,等你消息老大.
作者: guyun5555    时间: 2008-10-28 22:31
老大,我的怎么没有自动生成过度面啊?我已经选择了过度线了,就是生成不了。求助
作者: 触邪    时间: 2008-10-29 19:30
强烈建议小老大出来说明下.
作者: 小老大    时间: 2008-10-29 22:14
标题: 回复 21楼 触邪 的帖子
怎么说明呢,我的都可以啊
作者: 0000jii    时间: 2008-10-30 08:28
还是需要学习
作者: orcking    时间: 2008-10-31 12:11
今天,又研究了一下,发现不管用不用转换对象,用拉伸来生成分型面都无法生成过渡面;
而用扫掠、扩大曲面、有界平面、条带曲面都能生成过渡面,大家可以试一下。
小老大用拉伸作出过渡面,可能是解密比较好,能否告诉一下是6.0哪个版本的,能否发一下LIC

作者: xinlang    时间: 2008-10-31 14:51
我的功能不全啊.都没兴趣讨论!
作者: luozhzh    时间: 2008-11-4 23:26
我的没的模架呢?
作者: aarrzz    时间: 2008-11-5 23:10
那个--轮廓拆分功能到哪去了
作者: skyworker    时间: 2008-11-6 22:53
老大辛苦了
作者: ZHOUXINGXING    时间: 2008-11-10 20:25
还是需要学习
作者: zdy7082    时间: 2008-11-14 09:29
需要学习学习!
作者: longc    时间: 2008-11-23 18:52
期待,期待!!!
作者: lirenkj    时间: 2008-11-24 16:17
各位,有多少人用UGmoldwizard作全3D模具设计???
我是个模具设计爱好者,在内地县城一个**部门上班,以前作过一段时间模具设计,就是CAD排位,UG分模的那种,感觉弊端很多。
    回内地后,一直琢磨UGMOLDWIZARD全3维设计,感觉优点如下:
1、直观不易出错。
2、对于初学者容易掌握模具结构。
3、全参设计修改更新方便。
4、结合标准件的开发,结构的规范化,模流分析,运动仿真,容易把先人的经验交流传导给新手。
5、设计效率有所提高。
    但我一直有个困惑:为什么现在还有绝大多数的使用以前的CAD排位,PROE、UG分模的方法?
作者: caifu    时间: 2008-11-25 11:39
原帖由 aarrzz 于 2008-11-5 23:10 发表
那个--轮廓拆分功能到哪去了

轮廓拆分用SPli代替了,原来在选择线串后自动拉伸,现在需要先做做拉伸,再用SPlit分割
作者: ZHANGHUA    时间: 2008-12-1 14:44
看着好东西啊,电脑跟不上了
作者: jiangx-84    时间: 2008-12-16 17:16
不错,可以看下了!!!
作者: CHTKA    时间: 2008-12-29 18:55
标题: 6。0分型面
我做的分型面转角视频,大家还有没有更加好的方法多指教

[ 本帖最后由 CHTKA 于 2008-12-31 18:13 编辑 ]
作者: 329966569G    时间: 2009-1-1 10:03
老大,那个6。0MW在哪里下啊
作者: zmmmjjjj    时间: 2009-1-3 21:05
标题: 回复 32楼 lirenkj 的帖子
MW作出来的东西,文件太多了而且都是英文的,对英文不怎么好的人来说找一下有点麻烦。不过做的时间长了就熟悉了。

[ 本帖最后由 zmmmjjjj 于 2009-1-3 21:07 编辑 ]
作者: 陈巷    时间: 2009-1-12 19:54
顶高手出教程
作者: jiangx-84    时间: 2009-7-28 11:13
看看,学习中!1
作者: lh15087411    时间: 2009-7-28 17:46
我的问题也是过渡分型面不能自动补全,4.0却能自动补全,看老大的视频和我们操作也没区别,
为什么我的就不行呢
难道真的是版本问题?
作者: kingfu    时间: 2009-7-29 08:29
顶一个,到现在还没用6.0MW
作者: huoyangma    时间: 2009-8-29 18:12
顶一个。因为我好想用
作者: qianguifeng    时间: 2010-7-2 21:15
那里有NX MoldWizard 下载?
作者: qianguifeng    时间: 2010-7-2 21:24
是学习哪个好,N4呢NX6
作者: syqnet    时间: 2010-9-23 22:35
介绍下合并型腔。
前面看到有人问提升命令的用途,似乎是也是为了完成这个合并型腔的任务。
1. nx6中合并型腔命令一定要在mold.v1装配结构中才能实现,见下图,mold.v1装配多了个combined节点,就是用来合并型腔用的。
2. 有两种合并方法,第一种是在目标体中直接求和(Unite Body in Target),就是将单个型腔,型芯直接合并后放到comb-core或comb-cavity中。 另一种是要配合workpiece中的Combine Wokpiece一起用的,在合并前,需要用workpiece命令定义一个合适的workpiece,适宜用来合并型腔,定义好后,用合并型腔命令直接选第二种方法Subtract Body From Target,选择就OK了。第一种方法比较直接。

本帖最后由 syqnet 于 2010-9-23 22:56 编辑
作者: syqnet    时间: 2010-9-23 23:08
再来一个自动计算坯料尺寸。
无论是用MW装配分模,还是在同一个模型中非参硬砍,这个命令都可以用。
Stock Size
作者: syqnet    时间: 2010-9-23 23:13
再来一个概念设计。
用于快速设计。批量添加标准件。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