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原创——关于德国模具 [打印本页]

作者: laun    时间: 2003-8-3 02:40
标题: 原创——关于德国模具
晚上睡不着,在这里多说两句,谈谈德国的模具
  
我前两个月在德国的一家公司作培训,这是一家专门作汽车开关的企业,总部在多特蒙德附近的一个小城里,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给世界上的几大汽车厂,其中奔驰、bmw、保时捷等全部使用这家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有一个很大的模具车间,设备不能说比国内最好的公司好多少,但是作出来的模具真是让人感慨。德国模具的宗旨是只要对生产有利,就不惜工本,不惜花费更长的时间来研究更好的设计方案,每一副模具都经过几个模具、工艺、开发方面的高手反复论证。他们很重视模具的冷却系统,因为冷却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好的冷却系统还可以给注塑留出更多的调整余地。这一点其实国内每一个搞模具的都明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考虑这些。也许模具厂的任务就是只要交出合格样件就可以了,根本不会考虑后续的生产会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考虑循环时间究竟能控制在多少秒之内。这样的模具也许成本比较低,但生产成本呢?这才是大头,有谁精心地计算过呢。
  
德国的模具真是贵,当然德国的人工贵是一个原因。看看德国模具是怎么设计的、用的材料、采用的加工方法你就会明白这种贵是有道理的。
作模具设计的我没看到有年轻人(也许德国人显老?),都是35岁以上的,看着就很老练的那种,坐在计算机前面很安静地画图,从来不会有人去打扰。我前面说了,模具开始设计之前要经过反复的论证,所以设计人员所作的设计概念是几个人智慧的结晶,这样作出的设计就不会犯高级错误,低级错误几乎没有,因为设计人员的经验和全三维的设计软件。
再说模具材料,模板中只要受力的至少是1.2312(P20),AB板及与材料接触的为1.2767(HRC54),模芯为1.2343/4 ESU,能水冷的一定水冷,不能水冷的要与冷却部分接触,重要部位不能水冷的,一律用特殊的铜填充,并且也要与冷却部位接触。由于模板淬火,加工工序会随之变得很复杂,所以加工中心都具备硬铣的能力,磨孔位的坐标模更是不可缺少。
  
德国模具的标准件全部采用国际顶尖厂家的产品,hasco\strack\moldmaster等。
还有只要有脱模难度的模具,大部分采用两次顶出,控制模板开合顺序也全部采用最稳定的机械栓闩式锁模器(很贵的)
  
我看到的这些还布德国最好的模具,据他们讲,最好的模具厂在德国的南部像ENGEL,法国的ERMO,双色模、叠层模都有很多。
  
我看过一副模具,一个比拇指大一圈的帽,内中心进料,内部有两个倒钩(需要抽芯)还要在里面安排很好的冷却水道。这幅模具简直是绝了,我以前根本没想过在那么小的空间里能有这么多机关!
作者: nelsonx    时间: 2003-8-3 08:22
very good!
作者: onion    时间: 2003-8-3 09:18
都说德国是机械的故乡呢,真想见识一下。
作者: PROD    时间: 2003-8-3 10:12
请问一下:德国模具生产方式是以模具师付为主还是以工程部电脑三维后,直接加工为主。
作者: gsl-163    时间: 2003-8-3 10:19
给我们长见识了,版主最好能给楼主分加。
作者: qldxx    时间: 2003-8-3 10:21
听了laun兄一席话,真是长见识了
作者: pengyubing    时间: 2003-8-3 10:31
开眼界拉
作者: cbe23    时间: 2003-8-3 10:55
   深有同感!我是从事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的。1997年时,原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五套低压模具,价格是3.5万美圆一套,还不包括运费;而当时国内制造的也就在13万RMB左右。但是质量确实是好。其中一套累计做了
8万多件,大约到5万件时才出现裂纹,而国产模具到4千~5千件时就已经有裂纹了。整个模具看不到非加工面,连边模背腔都铣到——虽然我们觉得有点多余。
     整套模具设了12个热传感器,可以将模具各控制点的温度反馈给KURZ铸造机,以精确控制冷却和开模。可惜只用了几天就被公司全部拿掉了,理由是太麻烦,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可惜。
作者: laun    时间: 2003-8-3 21:08
PROD wrote:
请问一下:德国模具生产方式是以模具师付为主还是以工程部电脑三维后,直接加工为主。

  
一副模具都有一个专门的模具钳工来负责,负责模具加工的工作安排和联系。但是这个钳工一般不会自己加工,都是有很细的分工。复杂的模具是一个小组来完成,这个小组的组成可以说老中青都有。
德国很重视工人的培养,大概一个学徒要两到三年才会学成,每一年都有很详细的培训计划。这保证了他们以后在工作中会形成很规范的工作习惯,当然也就确保了模具的质量。
作者: pangziwang    时间: 2003-8-3 21:48
德国做的产品我见过一些。特点是性能非常好。经久耐用!
从产品上可看其模具精细的一面!
  
laun 讲的不错!
作者: curves    时间: 2003-8-4 08:41
::m::m::m
::g::g::r::r::y
作者: astre    时间: 2003-8-4 08:55
laun wrote:
   
  
  一副模具都有一个专门的模具钳工来负责,负责模具加工的工作安排和联系。但是这个钳工一般不会自己加工,都是有很细的分工。复杂的模具是一个小组来完成,这个小组的组成可以说老中青都有。  
  德国很重视工人的培养,大概一个学徒要两到三年才会学成,每一年都有很详细的培训计划。这保证了他们以后在工作中会形成很规范的工作习惯,当然也就确保了模具的质量。

::y::y::y
作者: 路过蜻蜓    时间: 2003-8-4 10:20
laun wrote:
晚上睡不着,在这里多说两句,谈谈德国的模具  
  
  我前两个月在德国的一家公司作培训,这是一家专门作汽车开关的企业,总部在多特蒙德附近的一个小城里,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给世界上的几大汽车厂,其中奔驰、bmw、保时捷等全部使用这家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有一个很大的模具车间,设备不能说比国内最好的公司好多少,但是作出来的模具真是让人感慨。德国模具的宗旨是只要对生产有利,就不惜工本,不惜花费更长的时间来研究更好的设计方案,每一副模具都经过几个模具、工艺、开发方面的高手反复论证。他们很重视模具的冷却系统,因为冷却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好的冷却系统还可以给注塑留出更多的调整余地。这一点其实国内每一个搞模具的都明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考虑这些。也许模具厂的任务就是只要交出合格样件就可以了,根本不会考虑后续的生产会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考虑循环时间究竟能控制在多少秒之内。这样的模具也许成本比较低,但生产成本呢?这才是大头,有谁精心地计算过呢。  
  
  德国的模具真是贵,当然德国的人工贵是一个原因。看看德国模具是怎么设计的、用的材料、采用的加工方法你就会明白这种贵是有道理的。  
  作模具设计的我没看到有年轻人(也许德国人显老?),都是35岁以上的,看着就很老练的那种,坐在计算机前面很安静地画图,从来不会有人去打扰。我前面说了,模具开始设计之前要经过反复的论证,所以设计人员所作的设计概念是几个人智慧的结晶,这样作出的设计就不会犯高级错误,低级错误几乎没有,因为设计人员的经验和全三维的设计软件。  
  再说模具材料,模板中只要受力的至少是1.2312(P20),AB板及与材料接触的为1.2767(HRC54),模芯为1.2343/4 ESU,能水冷的一定水冷,不能水冷的要与冷却部分接触,重要部位不能水冷的,一律用特殊的铜填充,并且也要与冷却部位接触。由于模板淬火,加工工序会随之变得很复杂,所以加工中心都具备硬铣的能力,磨孔位的坐标模更是不可缺少。  
  
  德国模具的标准件全部采用国际顶尖厂家的产品,hasco\strack\moldmaster等。  
  还有只要有脱模难度的模具,大部分采用两次顶出,控制模板开合顺序也全部采用最稳定的机械栓闩式锁模器(很贵的)  
  
  我看到的这些还布德国最好的模具,据他们讲,最好的模具厂在德国的南部像ENGEL,法国的ERMO,双色模、叠层模都有很多。  
  
  我看过一副模具,一个比拇指大一圈的帽,内中心进料,内部有两个倒钩(需要抽芯)还要在里面安排很好的冷却水道。这幅模具简直是绝了,我以前根本没想过在那么小的空间里能有这么多机关!

  
         ::y::y::y一篇很中肯的好贴,真正的是抱着虚心学习别人先进技术的心态,而不象以前论坛某些垃圾帖,看过一点东西或去哪里学习下就大损国内模具,其实也就是炫自己.
         德国人做事一贯的严谨造就了非凡的成就,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版主给这帖加分加的有理由,支持!::y
作者: qqhuang    时间: 2003-8-4 11:15
支持加分,看过之后让人没那么浮燥,愿能多看些这样的贴子。
作者: bluecode    时间: 2003-8-4 12:14
关键还是人思想的因素。
  
德国技校的钳工、车工教材在1990年时候和我们这里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我们这里那时候毕业的有几个是达到教材规定水平的?
  
以前因为工作关系,参加过几次和德国的合作项目。按照培训教材,那次培训出来的全是废物。不过那批废物按照中国标准是优质品,德方认为不合格就不能毕业,但是中方愿意出培训费按质论价买废物。当时德国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处理方式。
  
在一次合资项目中,为了让德方相信我们的技术实力,从全系统抽调精锐到一家厂充门面。当时德国人都惊呆了,连冲床工会自己修模,开刨床的气割水平相当于船厂的专业焊工、、、每个人至少精通3个以上工种。事后,我们都回了原来的单位,那家合资厂3年后倒闭了。
  
有时候验收那些“模具大师”干的活,连倒角和模坯都不能让我满意,大师们却还瞧不起德国日本模具。
  
再看看那些论坛里设计大师们的杰作,有时候连一个滑块的内藏结构都做不好还被人叫好贴。不能用最基础的机械结构完成动作就用液压电动来完成。要是按照jis、DIN的标准这些模具能出口?会用软件分模就是大师高手了?
  
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人员的鱼龙混杂造成了眼前的事实。
作者: gsl-163    时间: 2003-8-4 12:30
如果按德国的标准,我们有几个人是合格的?
作者: imageware    时间: 2003-8-4 12:33
俺行外人..
这是个有见地的贴子...
作者: astre    时间: 2003-8-4 13:00
bluecode wrote:
关键还是人思想的因素。  
  
  德国技校的钳工、车工教材在1990年时候和我们这里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我们这里那时候毕业的有几个是达到教材规定水平的?  
  
  以前因为工作关系,参加过几次和德国的合作项目。按照培训教材,那次培训出来的全是废物。不过那批废物按照中国标准是优质品,德方认为不合格就不能毕业,但是中方愿意出培训费按质论价买废物。当时德国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处理方式。  
  
  在一次合资项目中,为了让德方相信我们的技术实力,从全系统抽调精锐到一家厂充门面。当时德国人都惊呆了,连冲床工会自己修模,开刨床的气割水平相当于船厂的专业焊工、、、每个人至少精通3个以上工种。事后,我们都回了原来的单位,那家合资厂3年后倒闭了。  
  
  有时候验收那些“模具大师”干的活,连倒角和模坯都不能让我满意,大师们却还瞧不起德国日本模具。  
  
  再看看那些论坛里设计大师们的杰作,有时候连一个滑块的内藏结构都做不好还被人叫好贴。不能用最基础的机械结构完成动作就用液压电动来完成。要是按照jis、DIN的标准这些模具能出口?会用软件分模就是大师高手了?  
  
  
  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人员的鱼龙混杂造成了眼前的事实。

  
我汗::l
努力吧同胞们!!!
作者: cnfone    时间: 2003-8-4 13:11
“capital资本是第一位“,”这样的“公司是做”特定的“市场,大家为什么不冷静的多方面的分析呢?个人意见。
作者: mr.shang    时间: 2003-8-4 13:18
态度决定一切
作者: fangxianyan    时间: 2003-8-4 19:56
中国的模具设计"大师"们要反省一下了.而我,希望能有机会奋起直追.从今天开始努力.
作者: guancom    时间: 2003-8-4 21:40
不到国外或外资公司搞模具可能干一辈子都是外行,包括做产品及结构设计,关键是设计理念及方法。PRO/E UGII等软件使得在熟练也成为不了真正设计师。经验胜过一切。质量第一。
作者: vw    时间: 2003-8-5 14:52
::y::y::y::y::y::y::l::l::l::l::l::l::l::l:^):^):^):^):-e:-e:-e
作者: 73666    时间: 2003-8-5 22:53
  
作者: 73666    时间: 2003-8-5 22:56
  
作者: 73666    时间: 2003-8-5 22:58
但咱们可没时间啊,一付模最多也就是30天,产品图,排位图,线割图,分模图,火花图。这些图够你受的了。 再说一个人可要跟几套啊  
    质量固然重要,但时间和数量在模厂里可是第一的本钱,老板只看结果,后面的生产是厂家的事,老板可不管
作者: simple1713    时间: 2006-7-4 18:20
顶出来,还是有点感触的
作者: ANGUS0000001    时间: 2006-7-4 18:54
能水冷的一定水冷,不能水冷的要与冷却部分接触,重要部位不能水冷的,一律用特殊的铜填充
应该是用铍铜对吗?(它的价格是很昂贵的)
作者: owen791115    时间: 2006-7-6 23:43
顶!!
受益!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6-7-7 07:47
如此好贴都被你们顶出来了。
学习很多
作者: silentwhale    时间: 2007-2-23 13:11
我有同感。我现在进了一家芬兰的企业,看了他们的模具后。我觉得我以前做的模具是。呵呵
作者: birgan    时间: 2007-2-23 16:36
顶顶!值得学习!
作者: pinyu_liu    时间: 2007-2-23 16:46
感触颇多啊。
作者: man517    时间: 2007-2-23 23:06
唉,
作者: dragon001    时间: 2007-2-24 16:23
搞工業需要一絲不茍的工作和學習態度,這是最重要的,依據中國現在很多從事此行業的人其素質是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的.中國的高校在其中負有極大的責任,現如今的中國高校為了其自身利益,盲目擴招,造成學生素質底下,大多數模具專業的大學生,連模具是甚麼樣子都還沒清眼瞼見過,也拿到了國家一大票的甚麼狗屁證書,真是好笑.更有甚者,所謂的一些學校的教授連一套自己設計或者製作的用於生產的模具都沒有,還在學校誤人子弟,我不知道又能教出甚麼樣的好學生出來;更有甚者,現在畢業的大學生,很多其實就是在網吧,或者談戀愛中虛度過來的,出生社會時又放不下自己的身分,驕傲自大,學了一點狗屁皮毛,就跳出去想拿高薪,完全不顧師傅的受業之恩,授業之累.哀其不爭呀........
作者: gzfgzf888    时间: 2007-2-27 10:42
我也给德国热设计过两三套模具,他们真的是不计成本的,很多是不要上下模的,直接原声留,不计代价,只要耐用,当时,翻译跟我说,他们用的钢材折180元RMB/公斤,还是一般的模具,在中国谁下这样的大本钱啊,人家,给我设计周期是20天,不急,慢慢来,要的是完善的设计,,的确,他们要求斜顶都要跑运水的,斜顶还不大,真是费尽思量,在中国,给你3D后,3天要是没出完图纸就说你太慢了,留下两个月来慢慢改模具,中国的模具运作模式是不是该改改了?
作者: weisheji    时间: 2007-2-27 11:29
长见识了
作者: wychlong123    时间: 2007-8-3 21:52
我发现来这个论坛的都是非常虚心好学的人。。大家都有一个上进的心。。。大家的评论也很忠肯。。
作者: icar    时间: 2007-8-15 22:35
我也给德国热设计过两三套模具,他们真的是不计成本的,很多是不要上下模的,直接原声留,不计代价,只要耐用,当时,翻译跟我说,他们用的钢材折180元RMB/公斤,还是一般的模具,在中国谁下这样的大本钱啊,人家,给我设计周期是20天,不急,慢慢来,要的是完善的设计,,的确,他们要求斜顶都要跑运水的,斜顶还不大,真是费尽思量,在中国,给你3D后,3天要是没出完图纸就说你太慢了,留下两个月来慢慢改模具,中国的模具运作模式是不是该改改了?
作者: lg59    时间: 2007-8-23 00:08
看了这么多...见识真的不少啊///
作者: bigafce    时间: 2007-8-23 01:30
原帖由 mr.shang 于 2003-8-4 13:18 发表
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德國人到這兒來搞模具的話,大概一個星期就會被"炒",
太慢了!
"态度决定一切",還不夠,重要的還要有好的環境.....
作者: WYL    时间: 2007-8-23 08:27
看了就要顶!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8-23 10:52
又重新温习了一遍,又引发了N多感触
作者: studyguy    时间: 2007-8-23 11:59
原帖由 gsl-163 于 2003-8-3 10:19 发表
给我们长见识了,版主最好能给楼主分加。


作者: icaxpolean    时间: 2007-8-23 12:36
中国模具行业的现状我觉得只能说明我国的模具制造只是在一个起始阶段.
并没进入模具制造业的顶端嘛!还是颗小苗在扎根呢!这需要时间.
我们个人的努力未必能改变这种现状,但也不一定能起到缩短这个阶段的时间.
这需要整个国家的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就是说我们能接到高要求的精密级模具!国家的生产厂家.也做高价值的精密产品.
形成整个产业群的趋势.(个人意见)
作者: 阿害    时间: 2007-8-23 17:54
一直想去家真正的外资模具厂工作,学习啊!
作者: 我主沉浮    时间: 2007-8-23 19:17
ding
作者: 我主沉浮    时间: 2007-8-23 19:25
ding
作者: 我主沉浮    时间: 2007-8-23 19:35
ding
作者: andes    时间: 2007-8-23 21:35
大家不要气妥,谁叫工业革命是别人发起先的.
国人能认识到这样的差距是好事,君不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哪里发起的?人家早就有飞机大炮,坦克踏遍了地球.
别人的技术比我们先进几十年的,国内的机械行业都还在别人好面,大家努力吧!!!!!!!!!!!!!!!!!!!!!!!!!!!!!
作者: sunfake    时间: 2007-9-2 20:56
看了贴子,是真的有点感触,也做过几套老美的模具,那个设计时间是真的长,叫做反复论证.不像有些国内客户的模具,新产品的3D还有问题,就说要开模,我的总装图还没画完就说开工,先把材料开回来,我晕到家了.给日本客人做也是样,那设计时间真长,但图纸一但确定了就不改了,真爽,不像有些国内客户,做模一个月,改模要两个月,真晕,
作者: shenghengmoju    时间: 2007-9-2 21:28
不错!学习了
作者: fanxiaoming200    时间: 2007-9-2 21:39
标题: 我赞成。
我也做过几套德国的模具。
他们不象我们用一模糊的慨念来确定一套模的成功率。
而是100%的程序化。
所以他们的模具非常漂亮。
作者: dong6920836    时间: 2007-12-17 16:53
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作者: jiangjun04    时间: 2007-12-18 13:56
阅贴无数 唯有此贴 深得我心
作者: linxkui    时间: 2007-12-18 14:58
为什么德意志民族就能做得到的而我们就不能呢?
作者: KING仔    时间: 2007-12-18 22:18
我们专门制造日本名牌吸尘器模具的,但是产品3D也是一边开模一边修改的,晕!!!1
作者: 彩色气球    时间: 2008-1-12 19:41
模具好是重要,但压铸工人素质也要好,不然模具质量再好也被糟蹋坏的
作者: huxiubo555    时间: 2010-12-10 12:12
dddddddddddddddd
作者: jinhua-proe    时间: 2010-12-10 13:05
很好的故事
作者: RUWEIGANG0614    时间: 2010-12-10 14:36
受教了..................
作者: htyysl    时间: 2010-12-10 16:13
德国工人干活不是为老板干的,而是为上帝干的;中国工人干活都是为老板干的,所以没有信仰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作者: 上边痛    时间: 2010-12-10 17:09
有图就好了,有听过它的强大。。。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